尋訪蔬食 在拉勞蘭部落與紅藜麥相遇 陳玲芳 |2015.07.11 語音朗讀 264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拉勞蘭部落戴明雄牧師與喻姐。圖/台視文化、簡唐 紅藜麥沙拉 材料: 有機紅藜麥250克、水500克、大黃瓜30克、洋蔥30克、鳳梨30克、番茄30克、芹菜10克、香菜10克、胡桃10克、檸檬1/2顆、黃葡萄乾10克、希臘橄欖油30克 圖/台視文化、簡唐 國內率先推廣「低溫烹調」的料理實踐家喻碧芳,人稱「喻姐」,喜歡尋訪在地天然、無毒、有機的好食材,由於近年來親訪了許多有機、無毒、自然農法生產小農與農場,對台灣有機、無毒農業的未來,深具信心。圖/台視文化、簡唐 紅藜麥沙拉 圖/台視文化、簡唐 文/記者陳玲芳 圖/台視文化、簡唐 國內率先推廣「低溫烹調」的料理實踐家喻碧芳,人稱「喻姐」,喜歡尋訪在地天然、無毒、有機的好食材,由於近年來親訪了許多有機、無毒、自然農法生產小農與農場,對台灣有機、無毒農業的未來,深具信心。 「一直以來,他們在偏遠的土地上默默耕耘付出,儘管有人笑他們憨直,依然堅持不使用農藥、化肥、不過度種植,用尊重土地與生態的農法耕作。」喻姐說,當她看到這些小農,手捧著辛苦種植的蔬菜水果,那滿滿的土地能量,總是帶給她與同行者「無可言喻」的喜悅與感動。尤其難忘的是,在台東拉勞蘭部落,尋訪又名「台灣藜」的紅藜麥。 拉勞蘭小米工坊,是由新香蘭長老教會的戴明雄牧師,與他的表弟撒可努共同推動。他們與台東農改場合作,以「契作」方式,鼓勵部落青年回鄉投入生產,復耕荒廢十多年的田地,同時也找回失落已久的部落文化。 喻姐三年多前走訪時,拉勞蘭部落約有十戶左右投入有機小米生產,總面積約二十至三十公頃,田地的輪耕作物為俗稱的「部落三寶」:樹豆(Pnk)、小米(Vagu)、紅蔾(Djulis)。 此外,田邊尚種著假酸醬葉、樹薯、龍豆等作物,假酸醬葉經常拿來裹著小米蒸,而俗稱「菜豆」的龍豆,通常作為綠肥,也是製作生質燃料很好的材料。 喻姐此行,發現拉勞蘭部落的耕種農法與眾不同,使用代代相傳的古老「燒墾」農法,不僅順著自然生長,更與部落生活緊密結合;五月小米結穗成熟,小米季節結束,部落舉辦豐年祭。度過颱風季節後,九月就開始播種紅藜,十二月紅穗成熟,收割季節恰好在耶誕節前後,那紅藜成了部落最美麗的應景裝飾,是排灣族記憶「節慶」的最佳色彩。 「對部落而言,這田地不單是為了餬口,也是排灣族傳承文化的苗圃。」那一年,讓喻姐津津樂道的,除了好吃的小米粽、紅藜沙拉、紅藜蛋糕、紅藜麵包,還包括戴明雄牧師為她編的紅藜花冠。據說,戴在頭上可以治療暈眩。 趁著喻姐示範藜麥沙拉的當下,問她「治暈眩,有效嗎?」喻姐也許早已忘了「療效」這回事,直問初嘗紅藜滋味的記者:「怎麼樣,味道不錯吧?這可是營養最豐富、老天賜予我們的好食物啊!」 紅藜麥沙拉 材料: 有機紅藜麥250克、水500克、大黃瓜30克、洋蔥30克、鳳梨30克、番茄30克、芹菜10克、香菜10克、胡桃10克、檸檬1/2顆、黃葡萄乾10克、希臘橄欖油30克 調味料: 海鹽1/2小匙、黑胡椒少許 作法: 1.將紅藜麥放入大碗中,加水淹過食材,泡一小時後瀝掉水,再加500克水放入蒸鍋,外鍋加1杯半水蒸熟,備用。 2.將大黃瓜削皮後切小丁;洋蔥剝外皮後切小丁;鳳梨削皮後切小丁;番茄洗淨去蒂頭,切小丁;芹菜洗淨瀝乾水分,切珠花;香菜洗淨瀝乾水分後切末,胡桃烤過先剝兩半,再剝成粗碎備用。 3.將做法2處理好的食材一起放入大碗中,加入黑胡椒、少許海鹽、檸檬(切對半)擠汁、希臘橄欖油,全部攪拌均勻。 4.做法3續入黃葡萄乾與蒸好的紅藜麥,再攪拌均勻後盛盤,上桌前撒香菜末點綴。 前一篇文章 藍山炊煙 吃不膩的傳統豆花 下一篇文章 天然園 夏日沁涼聖品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22025.07.1303【圖文書】《當你發現一顆剛剛好的石頭》 一顆石頭 一個新發現2025.07.1304【閃文集】印刷的奇蹟2025.07.1505儀式 創造不凡生活2025.07.1306【森活筆記】皺葉椒草 綠色解憂神器2025.07.1307做一棵照亮別人的「科技樹」2025.07.1308大馬關丹站VEGRUN 跑出綠色行動力2025.07.1509【特搜啟示】2025.07.1310南非德本協會捐輪椅 點亮受贈者人生2025.07.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蔬食百味】醬心獨運 夏日廚房快手魔法【植感滋味】懷想 鹹瓜【節氣養生】蓮藕粉粿 涼一夏【蔬香好味】梅汁高麗泡菜【賣菜郎說菜經】低GI值冬粉 減醣好幫手【逸饗蔬食】藥食同源神仙葉 桑葉 作者其他文章左腦爸爸VS.右腦女兒 陳建仁與陳怡如的生命交響曲內湖健走教室 實踐預防醫學吃對碳水化合物飲食 全穀雜糧助健康長壽身障兒夏令營 學做自己的主人盡情享受爬山 告別惱人的足底筋膜炎伊甸「同一Team」 助多重障礙者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