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李碧華
去年九月,研究美術館飯店的侯幸君整修好台北美術館正打算開幕,接到一個很誘人的郵件,「居然有人以三千多萬美金來購買紐約蘇荷陳錦芳美術大樓,交換目標是一棟靠近帝國大廈的十二層樓飯店,售價約七千萬美元。」她立即動身飛回紐約看房子,順便參加聯合國全球環保大會,知名的約旦皇后及鐵達尼號男主角李奧納多等等都來參加。
侯幸君瞭解,全世界的富豪都考慮在紐約置產,因為它是投資重要標的,美國政府也訂製法律來鼓勵投資,「 like kind exchang,意思是,賣了甲房產後,可引用此交換條例將售款放在律師帳戶,期限內全部投入去購買另一個地產,不必再交所得稅。」智商高的侯幸君用此交換條例來投資新地產,無往不利,資產繼續增加,因為,沒有取出現金也不必交稅,再加上高檔房產會遇到很多優秀的人物,「紐約永遠讓我覺得充滿了希望。」
七十年代,侯幸君從巴黎搬到美國之後,為了要擁有掛畫的牆壁而無心地走進房地產業,她常說,在藝術界接觸的是藝術、學術、心靈,但是在房地產的世界,看到了人性更真實的一面。
「畫廊要有一定期收藏作品之外,還要有大財主、企業家支持,要實現國際藝術家的理想,必須在紐約的蘇荷區駐足。」常在半夜,將睡夢中的兩個孩子放在旅行車平坦寬敞的後座,駕駛五個多鐘頭從華府開到蘇荷,人家剛開始開門,就到選定好出售的樓房參觀。朋友當時既勸又笑她:「我們在蘇荷區這麼久都不敢想,妳憑什麼……」。
然而,一九八四年美夢成真,新世界畫廊終於成為亞洲人的標誌,是進入蘇荷區的第一面藝術旗子,能見度高,一下子引起媒體注意,造成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