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籍神父甘惠忠來台造福弱勢五十二年,為了「想做真正的台灣人」,去年他發聲爭取我國身分證,當時閣揆、多名立委都說該「馬上處理」、加速修法,但至今仍無下文。
甘惠忠神父在台灣心甘情願的奉獻自己,把愛心化為實際行動,創設全台最早立案招收心智障礙者的瑞復益智中心。
目前他又忙著為早期療育融合教育中心募款,對於台灣特教發展貢獻卓著,功不可沒,令人敬佩與感動。
我們真心期待立法院下會期開議時,優先完成《放寬有殊勳的外籍人士申請歸化不需要放棄原國籍的國籍法修正草案》審議,讓像甘惠忠神父一樣,有特殊功勳貢獻台灣的外國人,能完成做台灣人的心願,真正落地生根,感受到台灣是自己的家了。
立院如三讀通過放寬有殊勳的外籍人士寬歸化規定,不僅有助提高國家形象,還能吸引更多外籍人士願意飄洋過海,離鄉背井,到台灣最偏遠的地區服務,關懷與照顧不被社會重視與關注的弱勢人。
若能吸引到科技和經濟等領域的高級專業人才,有助台灣發展的利益,則符合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的「育才、留才、攬才」的政策。
他們不求回報地默默無私奉獻的愛,會帶給弱勢人正面能量,活出希望,不也是另一種神愛世人的精神,在他們身上具體呈現的寫照。
楊樹槿(桃園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