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與檯子 解嚴以來文學傳播

文/林黛嫚 |2015.07.09
1216觀看次
字級

文/林黛嫚

解嚴以來文學傳播?這個命題的產生,必然是認為解嚴前與解嚴後,台灣的文學傳播生態是有可以分析觀察的空間。

如同專欄前頭幾篇提過,一九七○年代中期以來文化副刊的氛圍形成之後,副刊舉辦學術研討會也是必要任務,但以人力財力相對遜色的《中副》,獨自承辦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力有未逮,一九九六年梅新主編啟動辦理的「百年來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不僅讓副刊同事們忙得人仰馬翻,他自己更是因此累出病來。明知以副刊的能力要辦理學術研討會是不太可能了,但在因緣湊巧之下,二千年時,《中副》和台師大共同主辦了「解嚴以來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當然除了在版面上擔負起宣傳的任務外,所有的會務都是由台師大國文系一應承攬,其中一場座談會,便是以「解嚴以來文學傳播」為題,邀請國內各大報主編及學者專家進行交流溝通。

擔任座談會主持人的我,在引言中指出解嚴以來是分眾時代的來臨,大家讀一本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而且出版業受到消費者和書店經銷的雙重巿場壓力,文學出版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其他學者也提出觀察,解嚴確實使台灣的文學傳播面臨空前巨變,速度之快、幅度之廣超越過去數十年的總合,這變化包括使命感的消失使得嚴肅和通俗文學的界線漸趨模糊;舊菁英品味消退,新品味蠢蠢欲動,文學從創作到行銷都更具創新與實驗精神;以及文學傳播形式的多元化等等。

會中學者們的發言,如今看來雖不中亦不遠矣,近十年來,圖書出版業的頹勢始終沒有起色,從業者每年都自以為已經到達谷底,卻又感覺似乎深不見底,而且期待中的春天並沒有來臨,從最新的數字來看,二十年前趨勢專家所謂出版大崩壞的時代似乎早已發生。

根據國家圖書館今年一月公布的〈台灣出版現象及其趨勢分析〉,去年出版的新書約四萬二千種,其中語言文學類(包括輕小說)有近一萬種,約占百分之二十四,出書量和十年前差距不大,但如果依圖售銷售金額觀察卻可以看出消長。根據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及銷售額資料庫(簡單說就是發票金額)的統計,書籍出版業這兩年的圖書出版業產值:一○二年約兩百六十九億九千萬元,一○三年約兩百二十二億六千萬元,比前一年減少四十三億元,衰退比率是百分之十六,如果再輔以國人閱讀習慣的數字,文化部一個「翻過就算閱讀」的調查顯示,國人一人一年讀十三點五本書,不過產業界都說,真實數字一人一年兩本比較接近。數字透露了圖書出版產業的景況,相對小眾與邊緣的文學出版又是如何,不難想像。

解嚴確實對文學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不過那影響力應該是解嚴後十年,最多二十年就會漸漸消退的,如今台灣文學傳播的處境,毋寧是網路世代、全球化浪潮以及華文世界版圖重整等因素交相傾軋的結果吧,不過誠如前述會議中文學人的期待,探討文學傳播,最終仍要回歸對於創作主體和文學內容的基本關懷,如此,即便文學作品的銷售永遠不如預期,文學的影響力仍然無遠弗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