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二○二○年東京奧運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儼然是吃錢巨獸,負責奧運事務的日本體育振興中心(JSC)拍板建設經費,「壓」到兩千五百二十億日圓(約新台幣六百五十億元),史上最貴,是上屆倫敦奧運的二點五倍,日本國內反對聲浪不斷,經濟評論家森卓朗批評,「價格不符常理」。
伊拉克女建築師札哈.哈蒂當初以「唯有現代日本建築技術能挑戰」的拱梁設計,擄獲由安藤忠雄領導的評選委員會的心,但是兩道特殊設計的鋼骨建材便要價兩百億日圓(約新台幣五十一億五千萬元),因工法困難,長三百七十公尺的拱梁預估造價七百六十五億日圓(約新台幣二百億元)。
依原始設計,總工程費高達三千億日圓(約新台幣七百七十三億元)。日本建築界要求變更為「更實際」的設計,甚至期盼不拆舊體育場,增建即可。
但首相安倍晉三主張不能失信於國際社會,JSC只要求縮小基地規模、降低高度,盼費用降到一千六百二十五日圓;但日圓貶值、建材不足、人事費上漲等影響,試算結果還是三千億日圓。
七日決定暫緩興建開闔式屋頂,一萬五千個座位改臨時看台後達成協議,經費仍暴漲九百億日圓(約新台幣二百三十二億元)。日媒質疑,國家財政吃緊,出席JSC的民間專家仍堅持一定要有屋頂好辦演唱會、臨時看台不利於申辦世足賽等,不知民間疾苦。
近幾屆夏季奧運主場館可容納觀眾都在八、九萬人左右,東京奧運從競圖開始,就設定比過去要高的一千三百億日圓的工程費用,現在翻了兩倍。新上任的奧運大臣佐藤利明八日拜會東京都知事舛添要一,拜託東京出五百億日圓,舛添態度也較過去軟化,「能幫的盡量幫,但要獲得東京都民的諒解」。就算東京願出五百億日圓,加上政府預算、運動彩券、體育振興基金等,目前還有七百億日圓(約新台幣一百八十億元)的財源呈現「空白」的窘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