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粉瘤、粉刺,兩者有什麼不同?二十歲男性小謝,左臉冒出幾顆痘痘,痘痘愈長愈大,忍不住用手狂擠,擠出一坨又臭又多的白色物質,以為擠完過幾天就好,沒想到隔天左臉腫得跟豬頭一樣,就醫才知道臉上冒的不是痘痘而是粉瘤,因手指細菌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國憲表示,許多民眾臉上、身體冒出紅色痘痘,都認為是青春痘,忽略冒出來的是粉瘤。他說,青春痘的前身是粉刺,與粉瘤最大的差別,青春痘的成因是皮脂腺分泌旺盛,粉瘤的成分則是廢棄的角質堆積,加上皮脂腺的油脂,擠出來會臭。
王國憲表示,粉瘤還有名為「上皮囊腫」,長成的過程皮下會有一個非常大的囊袋,粉刺、青春痘則不會有囊袋,粉瘤最常長在背上,耳背、臉部、頭皮、胸部都有可能,若粉瘤的囊袋沒有壓迫到神經,可與和平共存。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青春痘百分之八十患者都是油性皮膚,造成青春痘主要是代謝出問題,油脂才會堵塞毛孔,呼籲民眾夏季時要勤清潔臉部,最多一天兩次,當有痘痘出現,千萬不要擠,盡可能就醫,由專業醫師診斷,才能獲得最好治療。
粉刺與粉瘤
● 粉刺是青春痘前身,青春痘又稱痤瘡,分為發炎與非發炎型,因荷爾蒙變化刺激皮脂腺分泌而造成青春痘。
● 粉瘤又稱上皮囊腫,紅粉色,由囊包覆著軟化的角質以及皮脂腺分泌物。
一、非發炎型
1白頭粉刺;2黑頭粉刺
二、發炎型
1丘疹型;2膿皰型
3囊腫型;4結節型
資料來源/王國憲、趙昭明醫師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