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聞媒體及大話之輩,對佛教團體之經濟運作產生極大誤解,星雲大師挺身而出、言所當言,為佛教及出家眾如何自我修持、弘法利生,默默為社會教化付出所做的種種貢獻,提出回應與說明。
真正的修行者,心中常有眾生,大眾擺第一,個人其次,甚至無我。佛光山的人間佛教是入世服務,而非出世自我成就,並強調倫理道德、感恩圖報、集體創作、僧信和諧、眾生平等。所有的建設完全來自大眾隨喜布施匯聚而成,來自十方、用於十方。
近年大師提倡國內、兩岸三地及亞洲各宗教交流聯誼,同中存異、異中求同,期以信徒共有的善念,為台灣的安定和諧凝聚力量,為世界和平盡心,誠百姓之福。
星雲大師一人之願,卻能有如此偉大成就,因他本身即是典範,使大眾願意發心追隨,大師總是讚歎大眾的付出、一切功德都歸於大眾,僧團是信徒的義工,法師為教奉獻的辛苦與舟車勞頓微不足道。大師將種種挫折困難,以六度、時間、因緣化解於無形,借用《金剛經》的語法來說,貧僧真是「佛說偉大,即非偉大,是名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