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家庭 文╲韓良露 圖╲朱全斌 |2015.06.28 語音朗讀 169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英國人平常對家人朋友並不熱情,原來是他們的情感分散給太多人了。 英國人平常對家人朋友並不熱情,原來是他們的情感分散給太多人了。 韓良露 美食家、旅行家、生活家、作家、非典型知識分子、公益文化推廣者;種種興趣、專長、投入與身分,讓她成為豐厚多元的文化人。 文╲韓良露 圖╲朱全斌 英國人平常對家人朋友並不熱情,原來是他們的情感分散給太多人了。 英國人常被拉丁人笑他們是「愛人類而不愛家人的人」。 英國人的家人關係真的比較冷淡,很多家人一年僅在聖誕節見面,平常只偶爾以電話聯絡,但這樣的英國人,卻又以熱心公益活動出名,真符合了俄國小說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一句名言:「愛人類要比愛你身邊的人容易太多了。」 倫敦許多街上,都可以看到一家叫「樂施會」(Oxfam)的慈善商店,這家專賣二手商品(衣服、書籍、飾品、擺設等等)的店,發源於牛津,由一群家庭主婦組織而成,每人捐出家中不用之物,再輪流做義工販賣物品,將所得捐贈救濟第三世界的饑饉。 「樂施會」這個組織,目前是英國最大的民間慈善組織,除了二手商品捐贈、販賣外,也接受捐款,每月固定捐贈。我在倫敦時,一直有固定戶頭捐贈。不過,我最喜歡樂施會的一點是,它影響了我對二手商品的看法。 早年在台灣時,二手貨常意味著萬華賊市場的舊貨,很少讓人會把買二手貨當享受的。但倫敦的樂施會可不一樣,商店都很整齊,貨品也都經過清理,有一陣子我還去那做義工,幫忙整理舊貨,也因此對二手物品的交流有了新的體會。 很多被捐出的不用之物,可能都被遺忘在家中某個角落,經年惹塵埃,但在送到二手店後,經一番梳理,卻又改頭換面,放在架上時,人們細細流覽,就有了物品生命,再遇上喜歡的人一眼看上了它。物若有情,也會覺得自己又獲寵愛,「棄物」又變成「惜物」了。 據說英國女人很少人沒捐過東西給樂施會,也很少人沒向樂施會買過東西的,這些二手物品的交流,想想真有趣。這種物的輪迴是一個有情市場。 除了樂施會外,有個公益組織也是我很喜歡的。這個組織叫「沼澤基金會」,原本是個有錢企業家用遺產成立的,目的是收購英國的荒地,然後什麼事也不做,就讓這些荒地保持蠻荒,所以才叫沼澤基金會。 這種買荒地不開發的做法,是很治根的環保理論,因為土地若落入建商及政府手中,難保會不開發,即使環保團體再抗議也於事無補。沼澤基金會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做個有權利決定自己土地命運的「地主」,但這個地主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家族,而是一群志同道合的環保人士,捐錢出力一起做公共的地主,他們的使命是讓自然做真正的主人,而不是人類。 沼澤基金會目前是英國的大地主,擁有西南、東部、中北部不少荒野,野生動物徜徉其中。這個大地主是讓人尊敬的,不像英國許多世襲的大地主(如西敏公爵),擁有無比的財富,卻只讓人看到土地封建私有制的弊害。 財產寧可捐公益團體 不少英國人死後,會將遺產全部或部分捐贈給沼澤基金會或其他的公益組織(像愛滋病中心、防癌中心、保護動物協會……等等)。我有個英國朋友,在母親過世後得了一陣子的憂鬱症,因為他的母親把遺產通通捐給了保護動物協會,原因可能是生前陪伴她十幾年寂寞的就是她的貓。我的朋友雖然很少探望母親,但發現自己竟然連貓都不如,還是挺傷心的。這個例子雖然極端,但也顯示了英國老人家覺得他們有權利支配自己的財富,不必一定要留給子孫。 有人說英國現在最激進的運動,並非IRA,而是環保運動。有一批激進的環保人士,有人匿稱他們是「綠族」(Green People),其中當然不乏愛好和平者,但也有不少綠色恐怖分子,這些人在抗議進口法國小牛肉時(法國小牛肉是用特殊的方法餵養,會造成牛隻痛苦),會拿棒棍攻擊商人;穿著貂皮、狐皮的高貴仕女走在大街上時,不小心也會被這些人灑上一桶油漆;當英國政府要在西南開高速公路時,這些人會集體和警察打群架。 綠族的手段激烈,反對他們的人,當然不少。不過支持綠族的人也不少,我另個朋友海倫就是綠族的支持者,捐錢出力,樂此不疲。她曾告訴我,世上所有的運動,不管是政治、經濟的革命,最終都是少數人得利,只有環保、動物保護運動,不是為了滿足人的欲望。 後來,環保、生態議題開始延伸到旅遊上,我身邊不少朋友也成為信仰者。英國是全球第一個開發國外觀光旅遊的國家,目前全球許多觀光勝地、觀光設施、觀光文化都是英國人一手促成的,但觀光帶來世界的繁榮,也帶來禍害。 有些英國人不滿意傳統的、剝削的、獵奇的、壓榨的觀光文化,像在一些落後、封閉、純樸的地方蓋五星級飯店,表面上說是增進地方繁榮,但能提供給當地人的就業工作機會微乎其微(沒受過訓練的鄉下人怎會在五星飯店內服務呢?),反而帶來了飲水汙染、生態汙染及價值汙染等等問題。 有感於這些問題,因此「生態旅遊協會」也成立了,專門推廣不住高級飯店,只住民宿的旅行方式,並按照當地人的吃喝方式生活,不再要求在東非、尼泊爾、南太平洋小島上吃炸魚加炸薯片。 「生態旅遊」推廣最烈的,就是反觀光買春,尤其是針對英國人在落後國家召雛妓的行為。在人權團體及生態旅遊等多方組織的宣導及運動下,英國政府終於訂定了一項法令:英國子民在國外,如召童妓被檢舉,罪同本土。這麼一來,這些假觀光、真買雛妓的旅遊人士就不能那麼放肆了。 以上提到的公益組織,不管是救濟世界饑饉的環境保護、動物保護、生態旅遊……等等,在英國都是很受民眾支持的機構,而這些以信念組成的「人類大家庭」,提供的雖然不是血源家庭的小愛,卻是人類之家的大愛。英國人平常對家人朋友並不熱情,原來是他們的情感分散給太多人了。「博愛」者易「薄愛」也。 (摘自《狗日子.貓時間:韓良露倫敦旅札》紀念新版,有鹿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韓良露 美食家、旅行家、生活家、作家、非典型知識分子、公益文化推廣者;種種興趣、專長、投入與身分,讓她成為豐厚多元的文化人。2006年起,成立「南村落」,以藝文社會企業方式介入推廣、舉辦超過千場文化活動,重新詮釋在地文化,並因此榮獲2013年「台北文化獎」個人獎,被盛讚為「城市的文化魔術師」。著有《樂活在天地節奏中》、《良露家之味》、《文化小露台》、《台北回味》等二十五部作品。2015年,以《良露家之味》榮獲圖書類金鼎獎。2015年3月3日病逝於台北。 前一篇文章 酷冰廚房 自製消暑聖品 下一篇文章 因材施教 另類教育的反思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投向媒體】避免更多受害者【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