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前夕,台南市有三座前總統蔣中正銅像遭潑紅漆污損,還寫了二二八元凶、殺人魔王幾個字羞辱。在當前政府領導人率先批蔣、辱蔣以「去蔣」的作為下,會有人向蔣的銅像潑漆,本不足為奇;若往中共黨史裡尋找,將他稱為元凶、殺人魔王的著作可能更多,不過,任憑怎麼批、辱、去,皆改變不了他保台有功的史實。
蔣中正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歷經抗戰勝利,但勘亂失敗,他所領導的國軍退守東南沿海島嶼,將主力置於台、澎、金、馬;當年,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是向全國各地進軍,窮寇要追到底,目標當然是消滅國民黨在東南沿海的殘餘勢力,而且真的派了陸軍登陸金門。
如果中共解放軍成功了,就不會有後來的台灣經濟奇蹟,不會有人民直選總統;簡單說,解放軍來了,就躲不掉後來腥風血雨的文化大革命,台灣現有的經建、人文成就可能倒退不止二十年,何來今天的台灣人出頭天呢?
當年,台海是火藥庫,從金門古寧頭之戰、八二三砲戰和後續零星戰役,他領導的官兵在外島、海峽上空及海面與解放軍鏖戰。翻閱公殞和受傷官兵名冊,死傷者絕大多數是外省籍官兵,當年臨戰之際,胃部緊張抽痛的飛行員幾乎都是外省人,沉屍海疆的海軍官兵,多為閩籍和山東籍,看見料羅灣沙灘上兩百多名傷兵有暴露危險,緊急命令撤進掩體,而躲過突襲彈雨的也是外省籍軍醫。
當年,台灣集中人、物力支援金馬前線,沒有作戰經驗的台籍充員兵和外省老兵一起挖坑道,一起打共匪;蔣中正從大陸撤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開展了國際關係,爭取到美援,保障了台灣經濟與民主發展。
今之政客,一遇到選舉和政權危機,就運作內部的仇恨、對峙,分化曾共患難、一起打共匪的外省人和本省人,搞族群動員,以掩飾執政的種種失能與失信。可是,史實無法翻轉,被批被辱被丟棄的蔣中正,確實保台有功,讓今天的台灣人民享受比大陸人民更優質的政治、經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