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公布最新工作排行,記者被評列為二○一五年度最爛工作。
星雲大師是多家媒體創辦人,他認為「媒體可以救台灣」,此話一出,盼能喚醒新聞從業人員昔日的光榮與夢想。
大師年輕時期就懷著辦報理想,從他的口述歷史《百年佛緣》之〈我的文字編寫因緣〉,可以看到一位報人懷抱著經世濟民的精神與熱忱。
西元二○○○年,正值社會各界看衰台灣政經環境的關鍵時刻,星雲大師力排眾議,自四月一日智人節油墨開印第一張《人間福報》,至今迎來第十五個年頭。
星雲大師骨子裏有一種力挽狂瀾的大丈夫氣魄。大師尊重社會大眾閱聽權,了解媒體生態,也體恤採訪記者辛勞。
大師年近九十歲高齡,不顧醫護人員休息勸告,盡量滿足媒體採訪要求,對於中外記者的各類提問及拍攝,大師總是耐心回答與配合。
經常與媒體打交道的人開玩笑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跟記者談話與翻開報紙時的詫異!一般人吃了虧,從此拒絕跟媒體往來。
星雲大師則設立了「真善美新聞傳播獎」,鼓勵記者多挖掘能激勵人心的題材來報導。
星雲大師說,有好的讀者,自然就會有好的媒體。
台灣有一個奇特現象:街頭巷尾小吃店或學校自助餐廳,都會高掛著一台電視機,鎖定在二十四小時新聞頻道。
人人盯著螢幕,囫圇吞棗地應付著一頓飯。一個新聞發達的社會,並不必然會替文明帶來正面刺激,甚至造成某種集體虛假意識,反而降低了一個社會的人文水準。
媒體與閱聽者如何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媒體人被盼於提升專業、開拓視野,報導能擴大人群之間相互理解,尋找人性的感動和特質,啟發閱聽眾更深層的思考與探索。
一個國家公民的文化素養高低與閱報人口多寡有關。亞洲鄰國日本大力推動校園讀報教育,從小學高年級開始設置新聞解讀課程,青少年養成閱報習慣,關心時事,也了解許多新聞換了一種寫法就會完全不一樣。
《人間福報》作為世界中文報業協會會員、台北市報業同業公會理事、兒少新聞自律委員會委員,在創辦人星雲大師倡議下,二○○九年起將讀報教育帶進家園與校園,一共嘉惠了全台七千五百多個班級。
一位讀報教育帶領老師對新媒體的傳播方式與內容表示憂慮。社群媒體以混亂、零碎,時斷時續的方式呈現各種事件,學生分心於枝微末節,無法獲取啟發、引導與洞見。
傳統媒體或許可以挖到內幕,有可能有很好的調查報導,但很難發現知識與思想上的提升。
星雲大師既是宗教家、教育家,也是改革家。《貧僧有話要說》系列文章,打破編輯上與思想上的條條框框,一以貫之,完整表述了星雲大師的思想以及人間佛教的實踐歷程。
此系列文章誕生、編輯與刊登,再見老報人的批判精神、道德勇氣以及對社會人文關懷的厚度,也為《人間福報》帶來思考契機。
「立德」和「立功」對星雲大師而言,以他的個人成就及佛光山全球發展情形來看,自不在話下。唯有「立言」,以法布施,星雲大師才有可能做到集治身、治學、治僧、治政、治世於一身,從而被尊崇為一代宗師。
金蜀卿(台北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