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蓮→卡卡靴 2000年百履風華

 |2015.06.16
1308觀看次
字級
倫敦華裔設計師設計出可DIY的高跟鞋。 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數世紀以來,女人硬擠著腳,只為穿上那小巧的鞋子;有時,足蹬高跟鞋一扭一擺地自以為性感或只為凸顯權力、財富甚至地位。她們為鞋所做的犧牲,現在都在英國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A museum)的「鞋子:痛並快樂著」(Shoes:Pleasure and Pain,暫譯)展覽中,從古埃及時期的涼鞋到當代知名設計師的手工鞋,為人讚嘆,為人嘖嘖稱奇。

從有兩千年歷史埃及金履涼鞋,到中國古代的三寸金蓮,再來到Christian Louboutin的紅底細高跟鞋、女神卡卡的特色高跟靴子,跨越兩千多年的二百五十雙鞋,道盡足下風華,也充分說明鞋子的用途,往往不只是拿來穿而已。

策展人培爾松(Helen Persson)表示,鞋子不僅是時尚配件,也代表社會地位、財富及生活方式,鞋子本身也可被視為藝術品,這次特展包含美國、日本、中東、歐洲等全球二十多個國家,約七十位已故或在世的設計師精心作品。

這次特展有不少鞋子是首次公開展示,鞋子的多元性也是難得一見,從中不僅可看到不同文化的關連性和連結,進一步了解鞋履的深層文化。現場有多雙來自中國大陸的「三寸金蓮」,其中一雙是十八世紀中期瑞典王后鄂利卡(Lovisa Ulrika)收到的禮物,十分受到矚目。

培爾松說,三寸金蓮對當時的中國女性是很大的束縛,這個文化維持很長時間,剛開始僅限於富家千金,是身分地位表徵;這些鞋子述說的是重要故事,必須搭配歷史了解三寸金蓮的背後意義,不是只看鞋子本身。

培爾松說:「這場展覽是有關對鞋的執迷,探究鞋的力量,看鞋子怎麼訴說著地位與特權。」

奢華鞋款向來是有錢有閒者的專利,撇開價錢不談,高跟、高檔材質與精細的設計,意味著它們在運動場上、在工廠裡永遠都不會有一席之地,當然,跑公車的女人身上,也永遠不會看到這種鞋子。

是時尚配件 也是藝術品

現今的女人有Manolo Blahnik或周仰傑(Jimmy Choo),十九世紀的埃及人也毫不遜色,有上澡堂時穿的二十八點五公分高木屐,十七世紀威尼斯淑女的「軟木高底鞋」,穿上後像是踩高蹺般,還得女僕攙扶才會走路。

工藝進步提升鞋子的舒適度,卻也讓設計師有恃無恐地變本加厲,鞋子愈做愈高、樣式愈古怪,從日本設計師Noritaka Tatehna的抗重力無跟鞋最能看出。

其他不容錯過的還有十九世紀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所穿的鑲金線與絲綢平底鞋;英國知名女建築師哈迪德(Zaha Hadid)二○一三年設計、高達十六公分,充滿建築結構特色的無跟女鞋;流行音樂天后女神卡卡收藏,由時尚精品設計師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設計,天使圖像鞋跟的高跟靴子;倫敦華裔設計師Chau Har Lee,以六片透明壓克力,讓穿鞋者自行組裝的DIY高跟鞋,十分吸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