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一如美國 應正視中國崛起

 |2007.02.28
577觀看次
字級

新加坡「海峽時報」日前以「主要挑戰是如何對付中國的崛起」為題,刊登對美國前副國務卿佐立克的專訪。佐立克於去年七月辭去副國務卿的職務,但他在職時曾提出中國應成為「負責任的合夥人」的概念,甚至現任的主管亞太事務的副助卿柯慶生亦再三強調美國的現行中國政策,仍然沿襲並推動佐氏的此一概念。佐立克在接受專訪時特別指出,中國的崛起是美國未來主要的挑戰,重點是如何尋求共同的利益,如何將中國的發展所需和美國的利益聯繫起來。

顯然地,佐立克這番話多少代表布希政府對中國的政策是由「對抗」逐漸轉趨於「合作」,轉變的幅度不可謂不大。其中的關鍵,除了中國崛起後不論軍事與經濟的實力都已不容忽視外,美國深陷於伊拉克的軍事占領,以及北韓伊朗的核武糾葛之中,亟需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的支持,尤其是六邊會談中,中國影響力均是美國釋放善意的主因。

美國藉著佐立克與柯慶生陸續在亞洲的媒體上放試探氣球,內容廣及全球議題,最值得重視的,乃是柯慶生特別撇清美國從未希望中國衰弱,更無阻礙中國蓬勃發展的想法,而是鼓勵中國能在國際社會發揮正面力量。至於台灣問題,柯氏的談話則涉及到兩個面向,其一是表示美國不支持台灣的國營事業改名,更期待陳水扁總統信守四不的承諾;次則強調布希政府對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比歷任政府更明確、更堅定。

其二是對大陸在台灣對岸部署大規模軍力,柯氏認為會導致兩岸情勢的不安,其次是兩岸缺乏高層政治接觸,因此美國經常鼓勵北京,要與台灣民選領導階層多所接觸。

柯氏的談話並未脫離「不獨、不武」的老窠臼,但實際上柯氏在言談中仍保留了相當模糊的空間,而且也缺乏較為強勢的立場。舉例而言,「正名」問題,美國只用「不支持」一詞輕輕帶過,最多只加了一句「我們期待陳總統能信守承諾」。美方當然很清楚,「正名」雖只是台獨向前邁進的一小步,但卻會引致對岸的「大疑心」。大陸之所以要在對岸部署大規模軍力,並且不願與台灣執政者溝通,豈不就是因為台灣以切香腸方式以「正名」、「制憲」等手段逐漸想達到獨立的目的?

因此,美國儘管願意看到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但對台灣問題卻仍持維持現狀的一貫的態度,甚至不願見到台灣與中國有過度的密切來往,即使台灣的經濟發展受到與大陸疏離而導致倒退的後果,美方仍要逼使台灣寅吃卯糧去購買美國的天價武器。

今天台灣的問題一如美國,即如何面對中國的崛起。中國的崛起並不止於軍事的壯大,更應該重視的是快速的經濟發展,及即將建成的東協加三自由貿易區。台灣與周邊國家的經貿關係正日漸由中國所取代,而美國迄今仍不願與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區協定。

美國如真心要幫助台灣,不是大賣武器,而是要真心鼓勵兩岸的開放與接觸,促使台灣勿以「正名」等這些小動作去激怒中國,認真思考加入大中華經濟圈,共享繁榮機會,避免變為經貿孤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