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近年來和青年人講話,很注重二個問題:一個是「往好處想」,一個是要能「給人接受」,自己要做自己的貴人。大師說,現在的人想法很奇怪,凡是一切事情,都不往好處想,歡喜往壞處想。記仇不記恩、記壞不記好、記債不記借,記我不記人。一個不替人設想的人,又怎麼能和芸芸眾生相處呢?
確實如此,不少人看人處事,總以懷疑、負面、批評的角度切入,好像不否定別人,不能凸顯自己 ,事實每個人都有優缺點,包括自己,如能以欣賞、肯定、讚美、尊重的眼光,不但能鼓勵他人,給人力量,也顯示自己的器度,與恢宏的胸襟。
大師常強調報恩人生,認為報恩是富有,盼望人家給予是貧窮。佛陀講布施,是叫我們布施給人,並不是叫人布施給我。吃飯要農夫種田;穿衣要工人織布;日用需商人供給。能生存在天地之間,都是士農工商的恩惠,個人怎麼能獨自存在?凡夫(台北市/家庭主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