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彰化訊】越南女子丁氏碧泉六年前嫁來台灣,求醫診治進食後不明的胸口疼痛、嘔吐,今年三月確診罹患少見的「食道弛緩不能症」,經手術治癒疾病可正常進食,體重從四十四公斤增加到五十四公斤,醫師勸她控制食欲,否則要轉介「減重門診」。
丁氏碧泉和丈夫鍾溪圳昨到彰化基督教醫院,感謝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楊佳偉的細心。丁氏碧泉說,以前吃東西像受罪,現在是享受。
丁氏碧泉十五歲開始進食困難,每次吃東西好像「卡」在胸口,有脹痛感,都要「吃一口食物,喝一大口開水」幫助吞嚥,常常吐出從體內逆流的食物,越南醫師檢查認為「沒什麼」,建議她細嚼慢嚥。
鍾溪圳因工作關係認識丁氏碧泉,一見鍾情,決定結婚並帶她回台灣求醫,今年三月間接受「經口內視鏡食道括約肌切開術」,所有不適症狀都消失。
楊佳偉表示,食道弛緩不能症好發於二十五歲到六十歲,發生率十萬分之一,原因不明,患者食道失去擴張能力,像丁氏碧泉上半截食道正常,下半截到胃部賁門的食道直徑只有零點五公分,擴張不開。
丁氏碧泉的食道像漏斗,上半截因長期塞食物而撐大,扭曲彎形,直徑約五公分,楊佳偉用「鑽隧道」方式,胃鏡伸入食道肌肉層中間,以特殊電刀縱切環狀括約肌,再也不能緊縮,沒破壞食道表層黏膜,手術後即可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