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受精卵在發育成胚胎後,會分化出許多原始細胞(紅色),未來可能長成不同器官,其中「內生殖細胞」(綠色),就是未來會長成精子、卵子的原始細胞。圖/陳柏仰提供
【本報台北訊】中研院研究發現,母親懷孕一到三個月,若環境充滿負面狀況將導致基因突變、引發不孕。
開業婦產科醫師王懷麟表示,造成不孕症的因素很多,應評估整體因素,此項研究至少有找到其中一項因子,可幫助民眾降低不孕症的發生。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不孕症科主任王家瑋指出,在中研院未發現不孕症在嬰兒胚胎時就已決定前,醫界多認為不孕症原因僅是輸卵管阻塞、子宮內膜異位症、精蟲活動力不足等因素。他認為,這項研究就學理而言相當合理,但僅取得十幾個人工流產的正常胚胎分析,研究規模較小,期望中研院能有較大型的研究,能造福民眾做好早期發現的預防措施。
王懷麟說明,在懷孕六到十六周(約一到三個月)時,是胚胎的器官分化階段,若胚胎在此時期遭受負面影響,便可能使器官發育產生異常或障礙。他指出,孕婦除了避免攝取菸、酒、毒品之外,在這段期間也不能胡亂吃藥,應服用經由專業醫師開立孕婦適用藥物,否則可造成胎兒畸形。
另外,王懷麟指出,懷孕六到十六周時,須盡量減少油炸、辛辣、生冷、燒烤等食物,並保持生活作息正常、充足睡眠、減輕壓力、緩和運動,經研究證實,壓力致使腦部活動刺激荷爾蒙,影響胎兒體重及器官發育不良。孕婦也應多補充「葉酸」,每日建議四百到八百微克,可幫助胎兒腦神經館發展。
王家瑋提醒,婦女懷孕期間如有不適症狀,切勿隱忍或自行找偏方,應尋求專業的醫師協助,才能避免影響母體及胎兒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