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自春節以來,天天嚴重塞車的國道高速公路和北宜雪山隧道,由於實施高承載管制措施,連續兩天在管制時間內,出現難得的一路順暢,對照實施高承載措施與否,高速公路擁擠與通順的天差地別,個人合理懷疑交通部判斷錯誤、措施不當、作為消極,是造成塞車的最大禍首。
交通部的錯誤作為,從實際數據就可顯示,這兩天高速公路實施高承載管制時,國道一號、三號的平均車速可達七、八十公里,國道五號雪山隧道車速也在五、六十公里,並未出現塞車與回堵;但疏導管制措施取消後,國道一號、三號平均車速就逐漸下降到四、五十公里,雪山隧道和部分國道路段又陷入走走停停的塞車窘況,個人不禁要問,交通部為什麼只在這兩天實施高承載管制?實施時間為什麼只到下午一點?除了高承載外,難道就沒有其他達成讓車輛分流的管制措施?
據高公局統計,春節以來高速公路的車流量每天都很大,打破去年同期的紀錄,尤其以大年初三的兩百九十四萬輛次達最高峰,卻不見交通部有較為積極的管制措施,讓民眾塞到快「抓狂」,天天罵政府無能、官員打混,只見政府高層努力拚總統選舉、交通部官員說「今年交通狀況比往年要好」,教人為之氣結。
春節的交通運輸高峰,原本就可以預見,難道交通部除了夜間暫停收費、閘道管制、開放部分路肩、高承載管制外,就推不出讓民眾「耳目一新」的新措施?難道就不能依高速公路實際流量做應變?交通部僵化的作為,實在令國人失望。
個人對交通部有兩項建議:
一、考慮採取車輛分流措施,如在單數小時只放行單號牌照車輛上高速公路,雙號車牌的車輛只能下不能上,反之,雙數小時只放行雙號牌照車輛,具體讓車輛分流。
二、連續假期期間,每天都應該採積極、具體的管制措施,而且應視高速公路實際流量,採彈性提前或延後結束管制的措施。
總之,不斷研究如何讓民眾通的便利,使高速公路不要成為大停車場,交通部責無旁貸,不要消極推說車輛太多、天氣太好、出遊民眾太多等藉口。
以今年的情況看來,高速公路嚴重塞車,交通部的消極作為是禍首,實在必須檢討改進,民眾其實要的不多、要求也不高,只希望看到交通部能抱持「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態度,採積極、認真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