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在昏暗燈光下,自畫像中的奧托迪克斯(Otto Dix)咬著牙,目露慍色,看上去怒氣沖天,彷彿在問:「為什麼花這麼久的時間?」
這是紐約時報前年十一月〈納粹藏畫重新浮現藝術超越時代〉一文的開頭。奧托迪克斯生於一八九一年,是德國新客觀現實主義畫家,曾擔任德勒斯登美術學院教授,後來被納粹開除、逮捕,作品被禁,因為他的作品描繪德國陰暗面,為希特勒所不容。
「為什麼花這麼久的時間?」是問監禁問題,更是關心自己被沒收的作品。他的那幅自畫像到二○一二年才在慕尼黑發現,而他已於一九六九年去世。他的畫被希特勒歸類為「頹廢」的現代派藝術,納粹推行「打擊頹廢藝術運動」,目標是「淨化」德國的博物館。
納粹囤積自己厭惡的現代派藝術作品,又為了籌措軍費,部分賣到國外去。這類作品僅允許四個人交易,即所謂「納粹藝術經紀人」。
「當年落入納粹手裡的藝術品,正源源不斷浮現,就像被沖上岸的瓶子一樣。」紐約時報寫道。
80歲老人 隱居守畫作
古利特(Cornelius Gurlitt)是一個「納粹藝術經紀人」的兒子,二○一二年德國海關官員無意中在他家發現一千兩百八十幅畫,總值超過十億美元。柏林自由大學「頹廢藝術研究中心」的歷史學家被請來鑑定,一年半後,確認了三百八十件作品的身分。
八十歲的古利特生活如隱士,百葉窗永遠關閉,不跟鄰居打招呼。他從父親繼承這些作品,半個多世紀來,守著祕密守著畫……包括畢卡索、夏卡爾、高更及其他現代藝術大師的作品,突然成為二戰後最大的藝術品持有者,讓他很不適應,向記者說,「我唯一想做的事,就是和我的畫生活在一起。」
古利特的侄子,一位巴塞隆納的攝影家說,古利特是個獨行的牛仔、孤魂、悲劇人物。他並不為錢,為了錢的緣故他大可以早早就賣掉藏品,但是他愛它們,那是他生命的全部。
古利特的父親老古利特有四分之一猶太血統,未被納粹重用,卻也私藏了四十七大箱藝術品。二戰末期他被扣留,接受美軍的「博物館、美術館和檔案館小組」調查。這個小組共有三百四十五人,包括歷史學家、策展人和士兵,他們受委託尋找、搶救納粹掠奪的歐洲文化遺產。
接受調查時,老古利特強調反納粹,堅稱從未交易過偷來的藝術品,說自己擁有的大多是「家庭或自己的個人財產」。調查最後認為他不是藝術交易中的重要人物,歸還他一百六十五幅作品,但把其他明顯為盜竊的作品沒收。
古蹟衛士 大尋寶之旅
「博物館、美術館和檔案館小組」的事跡被美國影星喬治克隆尼拍成電影《古蹟衛士》(The Monuments Men,又譯為大尋寶家、盟軍奪寶隊),去年二月在美國首 映。電影根據勞勃埃德塞所寫的歷史書籍《古蹟衛士:盟軍英雄、納粹盜賊與大尋寶之旅》(The Monuments Men: Allied Heroes, Nazi Thieves and the Greatest Treasure Hunt in History)改編,敘述美國和英國的歷史學家、博物館人員,在戰爭尚未完全結束時,出入各地戰場,在負隅頑抗的德軍砲火下,冒著生命危險尋找並奪回大量藝術珍品。今年五月是二戰結束七十周年,台灣的電影頻道也重播了這部電影。
喬治克隆尼長期關切蘇丹的內戰、種族暴行,二○一○年考察後,還到白宫向歐巴馬報告。他也因此結識英國人權律師阿瑪爾,後來與這位有智慧的美麗女人結婚。夫妻兩人關心被盜竊藝術,去年阿瑪爾還協助希臘,要求英國歸還帕德嫩神廟的「艾爾金大理石雕」。
納粹元帥 私藏七百幅
一九四五年四月,「古蹟衛士」在德國墨克斯鹽礦第八號坑內有了大發現,這裡藏有大量的「帝國銀行」黃金和現鈔、納粹黨衛軍劫掠的寶藏,以及從柏林博物館移出的許多名畫,法國印象派大師馬奈(Manet)的名作〈冬日花園〉(Winter Garden)也在這裡。
《古蹟衛士》片中提到,納粹把掠奪到的藝術品藏在協和廣場旁邊的國家影像美術館。現實中,納粹元帥戈林的確曾到這裡,挑走七百幅作品作為私人收藏。
德國著名的新天鵝城堡,當時也被納粹用來儲藏藝術品和珠寶,超過六千件文物在此起出,大部分是納粹主義理論家阿爾弗雷德.羅森堡從猶太人手中竊取的。
古蹟衛士之一的羅斯.瓦朗,是二○○六年紀錄片《對歐洲的強暴》中的主要人物,她把納粹掠奪的藝術品做了詳細清單,記錄原來合法所有者(通常是猶太人)的名字。後來許多藝術品,就根據這份清單歸還猶太人。
在電影《古蹟衛士》片尾,一幅畫被掛回空蕩的猶太人家中牆上,這個象徵意義的畫面,代表戰爭中的藝術被重新賦予生命。
美國大兵紀念品 華府歸還德國
■一九四五年,盟軍席捲德國,納粹即將潰敗,將許多搜刮來的藝術品,裝箱運到各地埋藏,包括東部德紹市附近的索爾瓦霍爾鹽礦內,被「古蹟衛士」發現。
多數藝術品被保存下來,但有部分美軍見獵心喜,拿走一些當「紀念品」。美國坦克營奧夫特布洛少校是其中之一,但他是在一次撲克牌遊戲中贏到的,三幅名畫不聲不響寄回家。
七十年來,它們一直保存在他家。去世後,遺孀住在德州的養老院,名畫也拿去掛。
今年五月十二日,美國的古蹟衛士基金會(Monuments Men Foundation)在國務院舉行歸還典禮,除了這三幅名畫,還有其他士兵帶回的兩幅油畫,由後人交還給德國駐美大使。
「我不能保留它們。」少校七十一歲的繼子赫瑟林頓說,「不管這些畫是不是他在撲克牌遊戲裡贏來的,它們都是被偷的贓物。」
赫瑟林頓說,他的母親在一九八二年嫁給少校,這三幅作品多年來一直都掛在起居室最顯眼的位置。家中「沒人想到它們竟然這麼值錢」,他說。
一九九四年少校過世時,赫瑟林頓找人鑑定,二○○二年又鑑定了一次。兩次都被告知,這些作品列在遭竊藝術品名單,應當歸還給德紹市的博物館。
赫瑟林頓說,他深知納粹給許多人帶來傷害,一開始拒絕歸還,「我絕對不把任何東西還給德國人。」但最近看了電影《古蹟衛士》,他改變心意,說這是「一件光榮的事」。
艾森豪嚴禁偷盜
德國諒解不抱怨
■關於戰爭中被掠奪的藝術品,人們的注意力總是集中在「軍隊」、「敵國」這種「機構」身上,但德國和美國官員說,二戰中成千上萬件藝術品,曾被裝在軍用小提箱和郵政包裹裡,寄回美國。
同盟國上百萬大軍裡,只要極低比率的士兵「順手牽羊」,為數就相當可觀。解甲歸田的美軍住在不同的州、不同城鎮,如大海撈針,少有藝術品被歸還。
紐約時報報導,從德國的城堡與地窖偷走的物品,規模上不能與納粹的掠奪相提並論,而且拿走它們的都是那些「見識過德軍侵略者血腥屠殺」的人。「但幾乎沒有人認為美國士兵是因為不懂軍規才這麼做。艾森豪將軍曾嚴令禁止類似的盜竊行為。」
「古蹟衛士基金會」董事會主席埃德塞爾說,他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一小群美國士兵,在德軍撤退和蘇聯進軍期間,他們協助、保護「古蹟衛士」小組,尋找納粹埋藏的藝術品。埃德塞爾表示,這些美軍士兵可能違背艾森豪命令。
美國陸軍當年在法蘭克福徵用十四棟建築,做為戰後的軍人俱樂部,郊外的克朗伯格城堡也在其中。城堡裡收藏的數百件藝術品、價值三千一百萬美元的寶石,被「為非作歹」的美軍運往美國,據說,他們與芝加哥黑幫有所往來。
德國德紹市美術館館長米切爾斯說:「這些偷走藝術品的士兵,只是想帶走一些紀念品,那是一個殘酷的時代,有很多不公正的事發生。我們德國人不能為這些油畫抱怨,那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