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家鑲嵌社會脈動 遍地開花 5大眉角

李碧華 |2015.05.16
2843觀看次
字級
蔡慧玲(圖中)主辦「社企創未來」高峰論壇,邀請慈善先鋒擔任與談人。圖/沈松清
民國黨主席,立法委員徐欣瑩。圖/沈松清
中央大學教授沈建文關心創業的教育背景。圖/沈松清
醫師謝邦俊觀察台灣空洞的三個特質。 圖/沈松清
鄭家鐘期待公益慈善能夠自己站起來,滿足股東付託。圖/沈松清
黃河明為專業技能的傷友,引薦到各產業。 圖/沈松清

文/記者李碧華

社會創業是一種社會建構過程,認知受到社會與文化情境影響,鑲嵌在獨特時空下的社會脈動裡,透過平日未曾擁有的資源,促成創業機會,改變社會結構的位置。中華企業轉型升級創新協會董事長蔡慧玲以此概念主辦「社企創未來」高峰論壇,邀請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新生命資訊公司執行董事黃河明、黑暗對話社會企業創辦人謝邦俊、中央大學教授沈建文及台灣尤努斯基金會執行長王絹閔擔任與談人。

致詞貴賓民國黨主席,立法委員徐欣瑩表示,得知蔡慧玲長期投入社會企業及公益,今天特此過來學習。社會不斷的變遷,需要更多人來共同付出,所以立法院修惡法、立好法,需要大家共同來努力,「其實,社會企業這個名詞最先在一個公開場合交換到的名片才開始注意到。」她說,而尤努斯教授來帶動社會企業,也幫助了這個社會。希望未來大家共同的來努力,整合各方資源的力量,讓大家把理想與愛,都能夠奉獻出來。「這也是民國黨博愛、民胞物與精神。」

曾任資策會董事長的黃河明扶持傷友買地蓋屋「新生命之家」,幫助不願出門的傷友從事建置網站、網頁設計等工作。「台灣有瓶頸與焦慮,社企適時提供省思與解答,為未來子孫盡力。」他以英國為例,目前有兩百萬人投入社會企業,學者吉登斯更協助工黨布萊爾贏得大選,奪回失去十六年的執政權後,擺脫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對立的困局,尋找符合新時代選民期望的新路線,強調左派社會願景,右派策略實踐。布萊爾也主張政府應支付民間的社會創新,用社會自主性的創新來彌補市場經濟產生的缺失,近十五年來,無異深度影響了全球各國政黨的思維。

以利基定位,少了競爭、多了合作。「定義並不重要,重要是社企做了什麼事,給學生什麼樣的養成教育?」中央大學副教授沈建文關心創業的教育背景為何,以賣社區手工藝品的艾西Etsy為例說,創辦人卡林不愛念書,高中都沒畢業,但是清楚知道自己未來志向,成為全美第一家那斯達克上市社企,從十六美元上市飆到三十美元,目前已擁有三十億美元的市值,「這成功的案例無異強調,環境回饋與社會責任編織在一起,經營者是有心、透明又人道的。」

Etsy目前有兩千九百萬件手工藝品在銷售,成果可佩。「也足以顯見,新世代在創業不但受到投資青睞,也可得到樂趣。」沈建文說。

「黑暗對話社會企業」簡稱台北DiD ,由義診行腳曾經遍及中印新馬台灣各偏鄉的醫師謝邦俊擔任董事長,人稱Dr. Ben。他表示,兼具社會價值與獲利能力的自主性組織就叫「社會企業」,是來自於歐洲福利國系空洞國家化後的一種公民自覺與自救行動。台灣空洞有三個特質──政府公部門失能、市場及企業失信及非營利組織志願失靈。「遍地開花並不見得是好事,反而意味著社會問題太多。」

謝邦俊直言,社企必須拿到平常拿不到的支源,所以,帶有使命的改革,不是單純的抱怨,口水變汗水,找出根本變遷的社企非圖利自己,才具有本土的針對性,「先解決自家門前,不會規模大到救國救民。」一旦問題解決,就應功成身退,跟宗教傳承與企業繼承完全不同。「政府也意識到公民自主,輔導千家社福自立自強。」謝邦俊寄望於第三部門有效分工來培養社企站起來的能力,「社企是更艱難的企業家。幸運的,目前表現普遍很爭氣。」他說。

轉型4部曲

不侷限於組織型態

一、從資源使用者到「價值創造者」

二、從弱勢化為優勢

三、從庇護工場到卓越的品牌

四、從單一組織到混合分工

智慧前提

成功獲取報酬 滿足股東付託

「就如同尤努斯說,問題激勵我們的創意,沒有問題的社會,未免太無聊了。」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說,不是所有社福團體都適合推動社會企業,也不是所有只要起心動念是利他的,都能夠成為社會企業。公益慈善,企業社會責任,社會企業,都有利他的起心動念。

鄭家鐘期待公益慈善能夠自己站起來,永續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屬於事後的回饋,就是成功獲取報酬,滿足股東的付託,再將部份獲利用於公益,這是很好的途徑,比較容易操作。

鄭家鐘也注意到社會企業的排擠效應,「因為它接受很多免費或便宜的社會資源,如果它還是做傳統的生意,那麼,就排擠到個人經營的一般企業,因此,除了起心動念之外,還要看社企的事業模式是否創新。」他提醒有心人,是否有效解決資本主義自利動機下的不足,能有利於就業的擴大與社會問題的解決?

要關心到人,必須動作簡單,但功效多層次,這是功力,也是眉角,沒有這樣有智慧的設計,要有高成功率是不可能的。「 總之,愈往實作方式探索,我們就愈需要在本質上有更深的體會」,鄭家鐘說,真正關心人,才能激發真正的智慧。

名家語錄

利他主義 符合青年需求

●政務委員馮燕/若急著「社會企業」設定法律框架,猶如新手父母忙著替稚齡幼兒指定婚配一樣操之過急。社企就是用企業手法解決社會問題,利他主義,滿足青年對工作意義與使命需求。

除了長照社企,也應積極「讓各部會都看見社企」,期待建立出整合型的平台、系統,讓政府未來推動社企更順暢。

●王絹憫/尤努斯是窮人的貧民英雄 用二十七美元改變全世界。我們應結合各方專才,先自掃門前雪,再顧他人瓦上霜。社會跨域是嚴重挑戰,翻轉社會成見,創造尤努斯的新價值。

●黃河明/所謂「社會企業」,是指其投資主要用於企業本身或者社會,從事的是公益性事業,不像一般私人企業的經營,主要是為謀取股東或企業所有人的利潤。

●鄭家鐘/社會企業最好不要有太過複雜的組織結構與股東成分,資金運用也不宜做太多槓桿理財,業外收入比例太大也容易侵蝕原有的利他動機。覆蓋沒有營利模式,或經營者不適合從事商業的公益領域,社企以長期贊助方案進行,以完善社會照護系統。

4個要點

創新管理

一、社會產品創新

三、社會程序創新

三、社會策略創新

四、社會行銷創新

小檔案

來 賓 現 職 經 歷 學 歷

蔡慧玲 群景法律事務所所長 中華企業轉型升級創新協會董事長

富理門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 台灣大學法律系畢

王絹憫

掌握成功管理學院院長台灣尤努斯基金會執行長 中華企業轉型升級創新協會副理事長 輔仁大學外文系畢

鄭家鐘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中天電視董事長、中國電視公司總經理及旺旺中時集團最高顧問 台灣大學經濟系碩士

黃河明 悅智全球顧問公司創辦人及董事長

新生命資訊服務公司執行董事 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

惠普科技(HP)台灣營運總部董事長兼總經理 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

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學士

沈建文 中央大學教授

中央大學企業資源規畫中心副主任 美國西北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科學博士

謝邦俊 黑暗對話社會企業董事長 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協會理事

愛盲基金會董事長 畢業於日本京都教育大學及德國科龍自然醫學院

觀察公益與營利對比

公益組織 營利組織

設立目的 社會服務 經濟積效

主要宗旨 公益慈善 股東利潤

組織優點 使命奉獻 資源運用

常見問題 資源不足 利潤掛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