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傲狂生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往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是元朝人張養浩寫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入選了中學課本,所以許多朋友比較熟悉。其實張養浩還寫有八首同主題的〈山坡羊〉,現抄錄如下:
〈未央懷古〉:「三傑當日,俱曾此地,殷勤納諫論興廢。見遺基,怎不傷悲,山河猶帶英雄氣,試上最高處閒坐地。東,也在圖畫裡;西,也在圖畫裡。」
〈咸陽懷古〉:「城池俱壞,英雄安在?雲龍幾度相交代。想興衰,若為懷,唐家才起隋家敗,世態有如雲變改。疾,也是天地差;遲,也是天地差。」
〈驪山懷古〉二首:「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驪山屏翠,湯泉鼎沸,說瓊樓玉宇今俱廢。漢唐碑,半為灰,荊榛長滿繁華地,堯舜土階君莫鄙。生,人讚美; 亡,人讚美。」
〈澠池懷古〉二首:「秦如狼虎,趙如豚鼠,秦強趙弱非虛語。笑相如,大粗疏,欲憑血氣為伊呂,萬一座間誅戮汝,君也,誰做主?民也,誰做主?」
「秦王強暴,趙王懦弱,相如何以為懷抱?不量度,剩粗豪,酒席間便欲伐無道,倘若祖龍心內惱,君,乾送了;民,乾送了。」
〈洛陽懷古〉:「天津橋上,憑闌遙望,舂陵王氣都凋喪。樹蒼蒼,水茫茫,雲台不見中興將,千古轉頭歸滅亡。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
〈北邙山懷古〉:「悲風成陣,荒煙埋恨,碑銘殘缺應難認。知他是漢朝君,晉朝臣?把風雲慶會消磨盡,都做北邙山下塵。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
張養浩是元曲大家,這九首曲寫在其晚年赴任陝西行台中丞途中。當時陝西大旱,他前往賑災,途經洛陽、澠池、潼關直達長安,目睹餓殍遍野,心有所感,寫了這套散曲。
張養浩在曲中回望歷史,從春秋戰國到漢唐,慨嘆富貴無常、人生如夢。這原是文人的老生常談,但在張養浩筆下卻煥發了新意,一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可謂石破天驚,令人肅然起敬。
張養浩言行如一,他在陝西任上兢兢業業賑災,有四個月從來沒有回自己家裡住過,一直守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禱,白天就出外救濟災民,沒有絲毫的懈怠。他每想到一件牽掛的事,就按著胸,感到痛苦,終於,因操勞過度臥病不起,去世的時候才六十歲。陝西的老百姓,悲痛得像失去了父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