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歷南閩廈門 下

文與圖/張鳳 |2015.05.08
1690觀看次
字級
第三次南閩福緣,重入丹峰碧水,九曲清溪,並親炙余光中教授。圖/張鳳

文與圖/張鳳

二○一四秋再參與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飛往廈門以文會友﹐是我第三次的南閩福緣﹐重入丹峰碧水﹐九曲清溪。十月二十四日報到後午餐﹐就得與十多年前長城喜逢北大演講念念不忘﹐再赴他高雄中山大學演講歡敘後﹐連連在京港穗數度親炙的余光中教授同座。

他是有著皎白的銀髮機巧又悠闊少年就仰慕的老師長輩﹐其父是泉州永春人﹐猶記得他在散文名篇《聽聽那冷雨》中有這樣的句子﹕「他是廣義的廈門人、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兒、五陵少年。」我另一邊坐著寫過余教授、緊密照應的廈大徐學教授。

翌日﹐在廈大會場喜出望外﹐經過《廈門日報》刊登﹕帶身分證就可入場﹐妙不可言地轟動刮起文學颱風﹐主事的張純瑛、林丹椏兩位稍後不得不移到能容納五千人的建南大禮堂﹐依然有三千人在堂外徘徊,期待余先生﹐及認識的名家席慕蓉、徐小斌等位嘉賓儒雅精緻的講話。

余教授一九四九年從金陵大學轉廈大外文系二年級上過一個學期的課﹐才二十一歲的青年詩人憧憬文學莫測高深﹐六月二十二日開始﹕在廈門的《星光日報》、《江聲》兩報﹐曾入川再由千迭百障還都的漂泊少年﹐以敏銳的滄桑感首度發表的新詩──描寫辛苦大眾的《揚子江船夫曲》及《算命瞎子》、《女售貨員》等和短評。筆勢縱橫的作家夢就是在這兒編織起……

當時他就住在廈大海邊。騎蘭苓牌跑車追著海鷗﹐從市區公園路到南普陀﹐去上課。他說過﹕「廈門的秀麗風光,也是他成為詩人的觸媒。」他從上海乘船來,大海茫茫中,忽然看見了鼓浪嶼,覺得彷彿海上仙山,還有英雄樹和其他亞熱帶的生命,促成了他創作的衝動。相應他早年任教台北師大一直住廈門街二十年意涵了然。我母系祖上泉州﹐荳蔻年華就不免也對這南閩故鄉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   少年愛做的事﹐哪一樣﹐不是夢的延長﹖

海外女作家大會的邀請和母校的召喚﹐所以余教授縱在師母受傷﹐需要多人照顧時刻﹐依然排除萬難光臨來過四次廈大。盛況緊湊的大會﹐我除會外廈大等校演講﹐也排有主持楊翠屏、林祈、周芬娜、王永盛、荊棘的演講。

文學考察行前的答謝宴﹐設在依山傍海的千年古剎南普陀寺素菜館﹐榮幸再巧遇余先生同主桌……文友走過弘一大師開壇講法之地﹐看其唯一佛教學院,同在東南亞影響可觀。

從高崎機場南北分飛再往北大演講前只得壓縮時光﹐妥協二路分頭﹐外子應邀梅縣焦嶺尋根謁祖﹔我則隨文友動車往泰寧,踏清溪丹霞金湖﹐深入丹山碧水探最潛幽的夜空﹐才看得清遙遙的星光﹐親人記憶……何妨吟嘯且徐行。同回廈大演講﹐再尋心內珍惜閃鑠的島嶼歷程。廈門本就是個島﹐西邊思明區還有稱海上花園的小島﹕鼓浪嶼。雖環嶼電氣車只順行一圈,但遊人如織的氛圍也不易幽靜。擁花朝月夕盛景﹐為中國最美的城區首名。

輪渡一靠碼頭﹐穿入迎眸撲面南洋風的樹林椰林﹐才將隱掩的資料中心發現。輕衣齊心不再獨步﹐同行於獷放自然依山建屋的海岸﹐自有與生命波潮漾湧甦醒酣暢的靈魂。回首前塵往事交織來時路,也無風雨也無晴。但見這自中英南京條約後﹐開闢的通商口岸,連續有鹿礁路哥德式天主堂和當時英美法等十多國領館。猶如驚豔麗萬國建築博覽會。

重訪態勢萬千的菽莊花園。林爾嘉,字菽莊。台北板橋林家林維源之後﹐甲午後,遷鼓浪嶼,一九一三年修園。一九五一捐獻給廈門。園林特色是:藏海、巧借。園內設置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涼亭、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觀潮樓、小蘭亭等十景,並把台北板橋林家花園裡的小板橋也搬了來,小巧別致,豐富獨具。

輪渡上就聽兩演藝鋼琴學校的琴藝妙齡少女﹐奏唱膾炙人口的〈鼓浪嶼之波〉﹐中國音樂家協會命島為〈音樂之島〉﹐又有〈鋼琴之島〉之美稱。鋼琴博物館、風琴博物館……的琴聲不容錯過﹐加入重圍聽演奏。信步諸屋咬山的海濱園林﹐上國姓爺曾屯兵操練復明的日光岩遠眺俯觀全島。憑弔文友和母親的南閩聚散﹕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再次轉到林語堂成親的廖家別墅﹐林語堂與小姐廖翠鳳一九一九年八月在這漳州路四十四號結為秦晉之好。十六年不見的舒婷曾寫有名句﹕「水上的鼓浪嶼﹐一隻彩色的樓船」她在鼓浪嶼上也有祖宅。午後稍歇﹐海邊椰樹遮蔭﹐仰見晴空浮雲如海市蜃樓﹐群鳥翻翼,迴翔水面﹐太陽偏西我倆等不及觀南海落日﹐健步如飛地趕船赴廈門理工學院之歡宴。

渡海再深憶母女那年同行尋根的文化名城泉州。尤其深有情致清源山景區。石異峰奇的景區內醞釀有儒釋道三家思想摩崖石刻古跡﹕米芾的〈第一山〉、朱熹的〈源頭活水〉、俞大猷的〈君恩山重〉……西晉以降已有的老君岩鬚眉衣褶清晰分明﹐同道喜於山下合影致敬,這是老子最久最大最精妙栩栩如生的石雕造像。清源山彌陀岩,還有深厚淵源圓寂於此的弘一大師舍利塔,塔內有壁豐子愷先生一九四二深秋悲痛含淚揮毫所作的淚墨畫,塔前還有法師遺墨﹕悲欣交集。伊斯蘭教靈山聖墓、千手岩、尋佛徑、純陽洞、高士峰、青牛顯聖成石的天湖、絕頂之閩海蓬萊、南台岩夕照,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惜無時間再去﹐都只好久違。

在久遠溫柔的記憶裡呼吸﹐慨嘆世路﹐看山看水PK不過生老病死﹐誰能掌控﹐豈能再來﹐悲傷生命低迴歌唱: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一帆風雨,只有人歸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