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教育已成為國小不可或缺的一環,認識台灣這塊美好的土地及文化從小做起。
目標雖然沒錯,但太多鄉土教材若沒實際接觸,淪為紙上談兵,孩童無法融入文化情境,只是考試的科目而已。
有一百一十七年歷史的南陽國小,該校有電音三太子等媽祖廟「藝陣文化」特色教學,及成立各種的傳統技藝社團。
為保存當地文化與台灣傳統技藝從小扎根,這對發揚與保存台灣文化相當有啟發與意義。
鄉土教育的重要性,眾人皆知,但該如何使學生有感?該如何使人們培養在地的向心力?南陽國小做了很好的示範,也就是說,我們不該忽視生長的家園,試著從觀察與發現在地文化開始,如「藝陣文化」,或是物質性的文化,如茶、蔬果等,都能成為最好的課堂題材,使學生更有興趣。
透過這些技藝的保存者,或是文化地景,加上鄉土教師、文史工作者與當地耆老等共同努力,將他們所知所學教導給孩童,使他們親臨實境,或有人現身說法,加強鄉土教育的豐富性。
另一方面,這些文化與技藝也會隨著眾人的努力,一代接著一代傳承下去,使不會因日子久遠或乏人問津而消失。
徐夢陽(台北市/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