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相心造】品出樸素原味——洪旭輝
圖/林耀堂
文與圖/林耀堂
幾年前小孩還在小學階段,我曾帶他們在一個摹仿考古的「探坑」玩挖掘地下古物的遊戲。這個摹仿的「考古探坑」叫做「甫田六號探坑」,就搭建在溪邊的一片空地上,旁邊還有一個已經封窯的紅磚工廠。
一畦一畦的「探坑」內鋪滿細砂,小孩用鏟子挖出一些陶瓷的殘片,玩得非常高興。
構想出這樣有考古學識涵養的遊戲設施的人,是我讀「衛道中學」初中時期的學弟洪旭輝。一九六五年出生的洪旭輝與我的生長年代其實有些距離,可是認識之後,他總是很有禮貌的以「學長」來稱呼我。
洪旭輝說:「水沙連地區是我的家鄉(水沙連是包含埔里、日月潭、霧社一帶的古地名),這兒有相當豐富的先民遺址,證明在四百年前漢民族到來之前,就有原住民族在此生活,也因為這個地區有多種族群,因而孕育了相當豐富的多元文化。」
史前時代,多元族群在這個地區聚集,從兩千三百年前的遺址,挖掘出相當多精采的史前遺蹟。到如今水沙連地區也依然有相當多種族的原住民,他們的語言、文化、服飾、工藝、舞蹈、歌謠等,都非常獨特。
「但因政治因素,加上時代的變遷,這些原民文化逐漸凋零;如果沒有特地加以照顧、保護,就只有慢慢地漢化,有一天終會滅絕消失的。」洪旭輝感慨的說。
因為這個發心,洪旭輝將他們家兩代經營的磚窯廠,改造成「原住民文化教育觀光產業」園區。他在這個園區內規畫了探坑區,也利用廢棄的磚窯改造一個藝文演講的講座區;另外也開闢了一個製作原住民美食的餐廳,戶外還有一座可以表演的舞台,在特定的時段有原住民歌舞表演。
研修企業管理及法律研究所畢業的洪旭輝,原先從事都會地區外商銀行承辦外匯交易的工作,曾經待過台北、美國、法國、日本多個地區。
八年前他辭去時髦的行業,回歸故里,經營與時興行業距離最遙遠的「原民文化教育觀光產業」。洪旭輝說:「我想做的,只是希望原住民傳統文化藝術的保留與創新。也建構一個讓原住民就業與產業發展的平台,幫助日漸沒落的原住民文化免於滅絕。但是個人的力量相當有限,這條路依舊很漫長。」
當我坐在洪旭輝經營的「原民風味餐廳」享用餐點時,體驗了原住民最原味的烹調料理,耳邊也傳來現場年輕人演唱高亢悠揚的原住民創作歌謠。
中場時,為客人上餐服務的原住民少女換上傳統服飾,來一段小型的原民舞蹈。看到他們昂揚快樂的神情,讓我覺得學弟洪旭輝辛苦經營是值得的。也在心底深深的祝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