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台大陸篇 保護為主 暫不挖秦陵地宮

韓劍華(台北市/資深媒體人) |2015.05.05
813觀看次
字級

一篇近十年前的舊文章,掀起秦始皇陵地宮應否開挖的爭論熱潮。

《上海東方網》日前刊文,引述香港經濟學者張五常為打開陝西秦陵地宮算了一筆經濟賬:「如果打開秦始皇陵,每年僅門票收入就可達二十五億元人民幣。」此文刊出,旋即引發「盡快發掘秦陵地宮」大討論。

位於陝西西安臨潼的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也是中國帝陵中規模最大、埋藏最豐富的大型陵園,一九八七年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如今力主應該發掘秦陵地宮的,依然鍥而不捨賣力推銷,理由包括:如不發掘,只是黃土一堆,對旅遊資源是巨大浪費;能激發對中華文化的熱情與關注;打開地宮以證實《史記》記載有關地宮的可信度和準確性;如不及早發掘,地宮文物只會逐漸腐爛;滿足民意好奇等等。

面對支持者論述,大陸考古界人士立場更為堅定,強調考古是專業性很強的行業,考古發掘工作更是非常複雜的工程,是否打開秦陵地宮,並非經濟學家或民意就能決定,那種以文物帶動旅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觀點,就是幻想、殺雞取卵的做法。

以前沒有發掘秦陵,主要是考量缺乏資金和技術不過關,而現在不開挖,更多的是基於文物保護理念的進步,畢竟慘痛經驗記憶猶新。

例如一九五六年明萬曆皇帝定陵地宮打開,色彩鮮艷的絲綢類織物在接觸空氣,一瞬間化為灰燼,連萬曆皇帝屍骨在一九六六年文革期間,遭到紅衛兵焚毀。

而秦始皇陵兵馬俑剛出土時,表面有艷麗陶彩,但現在卻呈黯淡變黑。秦陵現已名列世界遺產名單,如貿然打開地宮、出了差錯,把地宮保存二千二百多年珍貴文物,毀在現代考古學家手上,豈不成了千古罪人。

大陸官方也接受考古界主張,確立了「保護為主,搶救第一」文物政策。在還沒有找到完美無缺的手段之前,不發掘秦陵地宮,已是官學界共識。

韓劍華(台北市/資深媒體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