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哲廷
無意間聽到就學於國中時時常會聽到莫名感覺哀傷的歌曲:Pearl Jam的〈Jeremy〉。當時完全不知歌曲背後的故事,但反覆聽著,情緒總會被旋律翻捲進去,稀釋出來的盡是悲愴。
之後大略記得Pearl Jam主唱Eddie Vedder提起過這首歌的靈感是來自於一則地方的小新聞:在美國德州的某個小城鎮,有個叫「Jeremy」男孩在上課時,當著全班的面舉槍自盡……
其實我不知道更詳細的新聞內容,不知道Jeremy怎麼了,僅僅知道他只是一個在群體中被忽視的人。或許他的成長環境出現了問題?或許他在學校長期受到霸凌?或許他真的很憂鬱?
但回想自己在求學時期,身旁總會出現幾個這樣的人。有些特立獨行、有些因為行為舉止的不同而有特殊的「外號」、有些殘疾而被歧視……Jeremy或許就像這類的人,他或許想說些什麼,但往往被忽略。最後,他選擇一顆子彈來取代一句話,無以名狀的恨意、憤怒,與控訴。
當槍聲響起、當鮮血四濺,恐懼四處亂竄,空氣中和著血腥與火藥,濃到聲音無法穿透,這世界永遠聽不到Jeremy說的一句話。
或許,他什麼都沒說。
歌詞不斷重複「Jeremy spoke in class today」……心中不免哀傷了起來。
接著,我又想起「北捷隨機殺人事件」、電影《凱文怎麼了》、Gus Van Sant的《Elephant》、Peter Jackson的《Heavenly Creatures》、Sia唱著〈Breathe Me〉、近期因網路語言霸凌而自殺的女星……這所有的恨意或許都來自於無法平衡的愛,可悲的是這世上沒有絕對平衡的愛?
但現在聽著這首歌的情緒不如當時,好似你曾發現小小的事物都能使你愉快或者悲傷,現在甚至尋不到任何皮毛。
I'm not quite sure when it happened, but somewhere along the way I lost myself.
……
At home, drawing pictures of mountain tops
With him on top lemin yellow sun, arms raised in a v
And the dead lay in pools of maroon below
Daddy didn't give attention
Oh, to the fact that mommy didn't care
King Jeremy the wicked...oh, ruled his world...
Jeremy spoke in class today
Jeremy spoke in class today
……
歌,是這麼繼續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