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滿濟
多年前在《人間福報》寫了一篇,〈在冬天的早晨,我們一起讀金剛經〉,千字文章到底有多少影響力,我不得而知,近期有不少讀友,寫信或輾轉請人告之,他們讀經的法喜及輕安。
讀經能開啟幾分智慧呢?我的經驗是,能放下身體的執念、思想的分別,你就能獲得多少的法益。讀《金剛經》,佛陀曾為歌利王時,被分割身體,為何他能不起瞋怨,反而歡喜施予呢?我想,連死後捐出器官,多數人還會遲疑不決,更何況生前有覺知時,身體被割裂所承受的劇痛呢?佛陀的身教在「翻轉大腦」,讓我們學習:堅固的身體,本質不過是假合之相,我們為了這具肉身的舒適、滿足它的欲求,也為它造下無數的罪惡。現在有人幫我去除這個罪業之身,我應該慶幸、歡喜,這是佛陀思考的角度。
學佛若不思惟、深究,如何以「人腦換佛腦」,縱千劫仍是「自我、自大、自戀」的奴隸。愛與慈悲若不是你學佛的核心價值,即使背誦萬千經論,清淨的法雨沒降臨心田,你的心仍是荒蕪乾旱,滋長不了叢林花海。
讀經不是早晨,也不是黃昏,而是時時刻刻把一部經頂戴奉行著。中國的聖賢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慢慢的,我的年歲增長,理解人性惡習難改,只要每個人做到,你怎麼寬諒自己,就怎麼對待別人。愛與憎、恩與怨,在人間的旅途上,你喜愛的,可能是他人所嫌惡的;你怨懟的,可能是他人所疼惜的。如果作這樣思惟「翻轉」,相信我們的人心靈、修為自然日漸高貴起來。
讀經可「明心見性」,民初推動人生佛教的太虛大師,二十六歲那年,在上海普陀山閉關三年,這次潛心閱藏改變他的一生。後人記載:「他在閱藏期間,一日閱《大般若經》卷末時,忽然失卻身心世界,泯然空寂中靈光湛湛,無數塵剎煥然炳現如凌空影像,明照無邊。」後來,他再閱《法華》、《華嚴》、《台賢教義》等經論,如入自心淨明法界,過去所有的疑團,剎時冰釋融解。
閱藏開啟清澈能量,讓太虛大師提出對傳統佛教:教制、教理、教產「三大改革」。閉關不是逃避到山林自了,也不是標榜修行的高超,而是懷抱「普濟眾生」的大悲,藉由信仰的加持力,以一己體證的宗教境界,返回人間度化有情。
你累了嗎?捧部經讀讀吧!你煩了嗎?跪下來,低頭埋首經句吧!紅塵何其紛擾,世情何其顛倒,人心何其薄涼……在沮喪、困頓間,不妨以經句為種籽,耕耘你的心田。
愛重生娑婆,情濃障智眼,經典如文殊慧劍,一揮即斷除情愛枷鎖。四季讀經,四季心園飄香;晨昏讀經,終日飽食法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