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電】中國陝西省考古所文物保護專家與德國專家合作,完成法門寺博物館珍藏的十件絲綢保護工作。
法門寺博物館長姜捷說,法門寺唐代地宮於一九八七年出土武則天等人供奉的七百餘件錦、羅、紗、絹、綺等絲綢物品,由於絲綢不易久存,如何保護成為困擾文物考古界一大難題,因此,文物保護人員與德國專家合作,以現代科技進行法門寺地宮絲織品的保護工作。
陝西省考古所文物保護室副主任趙西晨說,為了科學地保護這些稀世文物,中德共同建造中國第一座絲綢保護實驗室,對法門寺的絲綢文物進行重點保護研究。
目前已完成十件絲綢的保護,包括大紅羅地繡蓮夾袱、寶函系帶、織錦棺襯、四門純金塔包袱等;並同步對一個重要的絲綢包裹進行織物分析。
此外,文物保護專家還製作專門的紡織品陳展輔助設備,目前完成法門寺織物標本共二百三十六件的重新製作和織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