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 大師廣結萬人緣

王岫(台北/前國家圖書館編審) |2015.04.26
1382觀看次
字級

常在報章看到星雲大師為國家或社會事務發聲,苦口婆心地以宗教的眼光勸誡政治界人士,或某些偏激媒體及社運人士等,導致他被某些人,特別是網路上以造謠為包裝正義,製造假象的「黑特族」(haters)攻擊,認為他不好好修行,卻來干涉國家、社會之事;社會上又因媒體某些名嘴的推波助瀾,而瀰漫著許多仇恨宗教布施的言論。

閱讀多日來在福報連載的「貧僧有話要說」,可以讓讀者了解到大師「不好積聚,不好私蓄,有甚麼都和人分享」的宗教事業苦心,個人覺得,這系列專文,除了止謗抵毀的作用之外,也連帶讓人重新觀看到大師人格道德的一面,也是佛光山宗教事業的回顧和呈現。

佛光山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文教事業就排在前兩項。看看他辦了多少各級學校;編過《佛光大辭典》、《佛教大藏經》、《佛教美術辭典》…等著名工具書;還蓋了不少圖書館、創辦巡迴偏僻鄉間的雲水書車的行動圖書館等等,和發行全世界,以發揚人心良善卻又通俗、趣味多元的《人間福報》,這些都是注定虧損龐大,但有助公益的事業,也是大師同結萬人緣的好方法,大師以「布施要無相,度生要無我」的態度,來完成他入世的佛教觀。

王岫(台北/前國家圖書館編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