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
豬八戒燈 遠離酒與賭
【本報綜合報導】春節假期,許多民眾會攜家帶眷到寺廟拜拜祈福,台北市行天宮每年春節香火鼎盛,湧進各地香客。台北市龍山寺佈置了傳統的吉祥應景花燈外,更架設一個寓意遠離嗜酒與賭博的巨型「悟能大師」豬八戒花燈,手持鐵扒,粉碎酒瓶和骰子,寓意遠離嗜酒與賭博,共收宣導與應景之效。
今年在龍山寺大門兩側,架設兩個大型生肖花燈及平安總燈,及造型可愛的小豬花燈,雖然這兩天台北市細雨綿綿,但排隊祈福的民眾源源不絕,分別繞過平安總燈,祈求好彩頭。(人間社記者嚴俊秀)
輔天宮整建紫陽門
苗栗縣南庄鄉獅頭山有近百年歷史的紫陽門,最近完成第一階段整建工程,在春節期間重現山門風采。紫陽門這次整建,門匾也還原了「大正五年」的歷史原貌。
今年春節,上南庄獅頭山進香、賞景人潮絡繹不絕。整建中的紫陽門在完成主體結構後,趕在春節前拆除鷹架。
財團法人獅山勸化堂董事長黃錦源指出,獅頭山全山廟宇中以輔天宮、勸化堂及開善寺最具特色,輔天宮山門「紫陽門」建於日本大正五年(西元一九一六年),也就是民國五年,形似古城樓,很有風格。去年六、七月間展開整建工程,抽梁換柱,主體結構都已完成,剩細部尚待修整。
紫陽門的石板門匾,近年來只剩下「五年」的年代紀錄,整修後已恢復原先的「大正五年」原貌。
黃錦源表示,獅頭山的佛寺廟宇在創建時期,由日人管理,因此當年紫陽門的門匾也書寫刻為大正五年,但民國六○年代中日斷交,國內反日意識高漲,因此將日本年號刮除,加上「民國」的年號,但後來又把民國年號刮除,只剩下「五年」,這次終於還原歷史與文物的本來面目。
台中新社鄉
九庄媽24日遶境
台中縣新社鄉九庄媽文化節,二十日展開一連六天的活動,安排平埔族返回祖居地尋找百年前祖先居住遺址,還有九庄媽遶境活動,為新社鄉帶來人潮和熱鬧景象。
九庄媽文化節由新社鄉九庄媽文化協會主辦,以「九庄媽」為主,二十日開始到二十五日結束,重頭戲在二十四日九庄媽遶境,正月初七凌晨五時起駕。
今年九庄媽遶境新社鄉,八個庄頭居民找出傳統百年神轎,連續六天活動有:平埔族返回祖居地尋找一百八十年前祖先居住的各社遺址、平埔族文化活動、猜燈謎音樂晚會、客家採茶歌仔戲、布袋戲公演社區團體創意遊行、值年慶典—犒將、歡送九庄媽過爐—畚箕湖等,遊客還可坐牛車體驗農村回憶。
白冷圳社區總體營造促進會前理事長徐炳乾表示,早期噶哈巫人在歲末農田收割後,舉行「收穫祭」和「祖靈祭」,後來演變,以包括「阿拉粿」宴饗和「走標」(賽跑競技奪標旗)、「牽田」(族人在田間圍火唱母語歌謠)等紀念祖先、祝禱新年平安,凝聚族人感情。
彰化 鹿港
三大媽祖喜相會
昨天農曆正月初四,是民俗「接神」的日子,彰化市及鹿港鎮等地的媽祖宮都擠滿遊客及進香客,今年長達九天的春節假期,更方便信眾組團南來北往進香,為新的一年祝禱。
彰化市南瑤宮昨天湧到大批進香客,十多輛遊覽車停滿宮前中山路南下外側車道,龐大的車龍使得南下及北上行車都受到影響,也預告著「三月瘋媽祖」季節已揭開序幕。
彰化市公所管理的南瑤宮,信眾捐獻香油錢等收入,全部納入會計控管及市代會的監督,財務收支透明化。
鹿港天后宮則是進香客加上春節遊客,把中山路行人徒步區擠得爆滿,四周的道路也被車輛堵得寸步難行。
在天后宮香客大樓一樓大廳,今年首度有鹿港三大「閤港媽祖廟」興安宮、新祖宮及天后宮媽祖神像會合在一起,加上五座福德祠土地公合辦「三宮聖母迎新春,五方土地聚財源」活動,信眾只要到香客大樓,就可同時向三座宮廟的媽祖祝拜,供桌上還擺設鹿港多位工藝家的木雕、金屬雕刻、摺紙等手藝品展出,也吸引遊客駐足欣賞。
彰化縣文化局從春節起,在鹿港推出長達三個月的文化祭,在各古蹟、寺廟都有傳統戲曲南管、北管演出等活動,今、明兩天在鹿港街道及鎮郊彰濱工業區都都有福德祠土地公踩街遊行活動,結合宗教及民俗成為饒富趣味的節目。
台南縣
七星平安橋 萬人祈福
二級古蹟台南縣北門鄉南鯤鯓代天府,今年斥資重建的百足真人蜈蚣陣七星平安橋,一百零八尺長宮殿式造型橋上安奉三十六天罡及七十二地煞星君,春節平均每天吸引上萬人次祈福解厄,人氣比去年旺。
南鯤鯓代天府祭祀組長李國殿指出,十多年前建造的百足真人蜈蚣陣七星平安橋,在國內很罕見。今年斥資約二百萬元,委託民俗藝師黃清川重新設計開放式平安橋,橋頂有工藝家陳福亮承製開模及邱登木施作的塑膠纖維蜈蚣身體,造型壯觀獨特。
黃清川說,開放式平安橋讓人心情開朗,此外蜈蚣陣頭、尾具電動噴煙效果,橋墩上一百零八把劍,象徵過橋斬煩惱絲,光明在眼前。
旅居台北市的江先生昨天帶著一家五口返鄉,即到南鯤鯓過平安橋,他每年必帶全家人來,昨天大排長龍,他們持改運紙耐心地等待,然後自蜈蚣頭上橋穿行至蜈蚣尾,再穿過五王手輦,象徵一片光明。平安橋解運祈福至三月十八日結束。
台南市
信眾爭拿「媽祖的紅包」
大年初四迎神納福,台南市主祀媽祖的廟宇昨天不僅香火鼎盛,廟方也舉辦了多項活動,民眾除了上香祈福,也能「逗熱鬧」,體驗年節熱鬧氣氛。
安南區鹿耳門天后宮舉辦「鹿耳門台灣年」,現場布置許願牆、迎喜神廟埕、殿堂與各式靜態藝術展示場等場地,吸引許多遊客駐足欣賞。廟方估計,自除夕起截至昨天,參觀人數達數十萬人。
相傳眾神明在送神日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返回天庭述職,於大年初四重返人間。
昨天舉辦的「迎喜神」,鹿耳門天后宮文教基金會主秘陳熙城說,已連辦十五年,每年都吸引上萬人參加,昨天參加民眾爭相索取春花、長生果及翡翠玉蘭餅,祈求好運。
現場裝扮成仙女的舞者,手提謝籃,分送物品,拿到春花的民眾都笑得闔不攏嘴,並把花佩帶在胸前,信徒黃敏信說:「就像拿到『媽祖的紅包』。」
中西區祀典台南大天后宮舉辦「鑽轎下」與「平安符DIY」等活動,廟方在廟內設置神轎,民眾鑽轎下祈福後再摸春牛、金雞與麒麟童子,祈求年年春大富貴。
大天后宮廟方也提供數萬張考試成績優異符、家庭圓滿符、財源廣進符以及平安保身符,讓民眾自行免費拓印。
廟內兩旁走道也展出府城與大天后宮今昔的歷史照片,供民眾欣賞,展期至五月十二日截止。
屏東 東港
日本遊客拜台灣神明
屏東東港鎮東隆宮在春節期間掀起改運潮,來自各地的信眾在神明溫王爺前,由班頭持令旗改運,由於改運的信眾太多,廟方只搖令旗「小改」,至於得杖打、鞭笞的「大改」,這幾天「就嘸辦法了」。
傳承已久的改運儀式是東隆宮的特色之一,這幾天廟埕前擠滿信眾,也有好奇的遊客到東港鎮後,趕上改運熱潮,廟方八名班頭輪番上陣,把手都搖痠了。
東隆宮董事長許於從說,新年新希望,大家都祈求豬年在溫王爺的保佑下,今年「豬」事大吉。
東隆宮負責改運的班頭說,一天至少超過一千人,也有日本遊客發現當地獨特的風俗民情後,也同樣跪在溫王爺前改運,要讓「台灣神明」賜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