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石門水庫的貢獻與變遷

執筆人:朱雲鵬 |2015.04.21
1235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朱雲鵬

民國四十五年,石門水庫開始建造,在當年是一件宏偉的工程:超過七千人參與,耗資三十二億元,歷時八年,於民國五十三年正式竣工,支應北台灣民生及產業需求,具灌溉、發電、自來水源等重要功能。

灌溉渠道四通八達,渠圳由大而小;由倒八字型的大圳,像神經一樣,順著坡度,到末稍時就成為田埂旁的水道,布滿灌溉區,北至新北市鶯歌區、南至新竹縣湖口鄉及新豐鄉,共約三萬七千公頃。

我念小學六年級時,有一天,上課中,教室外有人叫我,說我父親淹死了;上課的老師帶著我,其他同學跟著,來到學校旁邊的大圳。看到父親的遺體躺在大圳邊的地上,我九歲的弟弟在他旁邊不語。原來父親進入大圳游泳,但因為水流太急,父親失去控制,就被沿途沖走,後來被卡在柵門溺斃。我那時候,發現大圳的水雖然很清澈,但水流真的很急。就這樣,父親被帶走了。

其後的年間,水庫默默地存在著,偶爾還是有溺斃的意外,但大多時候,水默默地流著,流向發電廠、流向自來水廠,流向農田。默默地支持著台灣經濟和社會走向發展、壯大、變遷。

石門水庫也變了。滄海尚能變遷,何況水庫。

五十年後的今天,水庫從灌溉到供應自來水,出現了種種情況,可說是台灣的縮影。

沿著灌溉渠道,會發現廢耕、休耕的農田愈來愈多。有些年,是因為雨水不足,灌溉水不夠,政府宣布休耕;但大多時候,是因為務農比不上炒地皮(賣農地)、種稻無以為生、政府還有休耕鼓勵。這真是暴殄天物。休耕不應當鼓勵,應當鼓勵土地種植經濟作物,善用土地。

水庫上游,因為人為開發和天然崩塌,土石不斷湧入水庫,導致淤積嚴重,已經大大影響到其壽命及容量。有人建議趁枯水期趕快挖泥,甚至動員國軍,但也有人認為挖泥是專業,不應動用軍隊。

因為限水,桃園市長主張「自己水庫的水自己用」,質疑為何石門水庫的水要給新北市用。經濟部官員澄清,全台灣的水都是互通有無,管線也無法切割。如果新北市也主張翡翠水庫的水不給台北市用,那就茲事體大了。不過,新聞只有一天就過去了。

這位市長可能沒有想到,中央政府興建水庫,是以台灣總體需求規畫,希望全台灣人都有水用,而不是僅支應某地;水庫的水是全台灣人的寶貴資源,不屬於任何縣市。我們活在同一個島上,資源稀缺,更不能以鄰為壑,以縣為國。

希望這樣的說法不要再傳播,誰也不希望台灣愈來愈本位,愈來愈切割。如果哪一天,基隆、高雄說自己的港自己用、新北市說自己的路自己開、台北市說自己的工作自己作,同理,桃園人也應當欣然接受嗎?

台灣很小,問題卻很多、很複雜,大家更應該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問題。如果不能放開心胸、互通有無,最後傷害的還是全體國民的利益,讓大家一起向下沉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