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十八日萬人上街頭,抗議美國和歐洲聯盟間的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定(TTIP)。
臉上塗滿粉彩的青年十八日在象牙海岸阿必尚市參加面具嘉年華遊行。圖/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歐洲十八日萬人上街頭(圖/路透),抗議美國和歐洲聯盟間的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定(TTIP)。
歐洲多個城市爆發示威,抗議美國與歐盟主導的TTIP將影響歐洲食安、環保、勞工、農業等標準,憂心美國主導權無限擴張,壟斷全球市場。德國民眾反美情緒高漲,已引發總理梅克爾與企業界關注,希望能扭轉民意。
所謂的TTIP是由美國與歐盟主導,號稱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議,不但削減雙邊原本就不高的關稅,也將統一貿易規範,商品與服務交易都會受到程度不等的影響。而在歐盟各國中,以德國的反對聲浪最高。在柏林約有一千五百人參與示威遊行。
據路透報導,德國民眾之所以反對TTIP,除了擔心此項協定將破壞歐洲原有的農業、勞工、國安、健康與環保標準,也擔心由美國主導的大型科技公司將主導歐洲數位市場,而先前美國監聽德國的行動更造成德國反美情緒高漲。
根據民調公司YouGov的調查,有百分之四十三德國民眾皆認為TTIP不利於德國。
德國總理梅克爾對於德國民眾的大動作反彈感到驚訝,大部分企業界也希望能夠扭轉民意,保住協議,因TTIP有望為大西洋兩岸增加至少一千億美元的經濟效益。法新社報導,在歐洲各國也有超過六百個反TTIP團體都傾巢而出,包括比利時布魯塞爾、芬蘭赫爾辛基和波蘭華沙等城市也都同樣發起抗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