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已矣,來者可追,人應該努力活出每個當下。圖∕妙熙
枡野俊明
一九五三年生於神奈川縣。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庭園設計師,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系教授。玉川大學農學部畢業後,到大本山總持寺修行。從事禪庭的創作,無論在國內外都獲得很高的評價。
文/枡野俊明
譯/鄭舜瓏
即使告訴自己「忘記吧、忘記吧」,那些討厭的記憶仍然就像拔不掉的木樁,深刻烙印在腦海裡,不時擾人心神。
但是,事情都已過去,如今再回想:「那人為什麼當時要用這種態度對我」、「若時間能倒轉,我也想當下回敬他幾句」,已經無濟於事,不過是浪費時間而已。
不管你想得再多,已發生的事情不可能再改變,最好不再去想它。若把時間比喻為人,過去就是已死去的人,不管我們哭得多傷心,怎麼叫喚,死者依舊無法復生。
我相信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懂。但正因為懂得這個道理卻無法放下,才更叫人心情鬱悶。
禪宗認為,我們始終活在三世之中。
所謂的三世是指過去、現在、未來。
一般而言,世人習慣把過去的時間稱作「過去」,還沒到的時間稱作「未來」。
但就禪宗的觀點來說,一瞬間之前都是過去,一瞬間之後就是未來,過去已死,未來即生,我們真正活著的時候,只有「當下」。誕生,活著,死去,每一瞬間緊密連結在一起,每一瞬間都重複生死,這就是人的一生。
換言之,我們所活著的現在只有一瞬間,這一瞬間不斷地重複相連,就構成人的一生。
所以,執著於過去並沒有任何意義。期待未來,或是恐懼未來也是無濟於事。禪宗告訴我們,人只能或在當下這個瞬間活著。
聽起來,這個想法似乎相當嚴苛。但換個想法,原來我們不必活在過去與未來,只要活在當下就好。這麼想,是不是感覺豁然開朗許多?
聽說某位著名的禪僧每天晚上都會舉辦完自己的喪禮才去睡覺。這個行為顯現出他的想法:今天一天已經結束了,過去的事再也無法挽回,一切都結束了,而自己也已做了最大的努力,不需要再有任何執著與留戀。
你每天都能對自己說,今天我已盡一切努力,完全沒白活,然後專心致志地過完每一天嗎?你能對自己說,即使今天晚上舉辦自己的喪事也不後悔,然後用盡全力地活著嗎?
我們的力量影響所及的範圍只有當下一瞬。
這一瞬間如此寶貴,若把自己的力量消耗在於事無補的過去,不是太可惜了嗎?
你只要當下集中精神做自己該做的事,這個「當下」一定會創造出令你滿意的未來。好的因緣會因為你的努力,不斷延續下去。
全力以赴地活在當下,創造出一個「令自己滿意」的人生吧。我相信你也想這麼做,是吧?
用盡全力,活在當下的每一瞬間。(摘自《不生氣的心》,遠流出版)
作者簡介
枡野俊明
一九五三年生於神奈川縣。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庭園設計師,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系教授。玉川大學農學部畢業後,到大本山總持寺修行。從事禪庭的創作,無論在國內外都獲得很高的評價。獲頒藝術選獎文部大臣新人獎,為該獎第一個由庭園設計師領獎者。曾獲頒德國功勛十字勛章,二○○六年獲《新聞週刊》(Newsweek)日文版評選為「舉世尊崇的100位日本人」之一。
主要禪庭作品:東京加拿大駐日使館、聖羅輪塔東急飯店的日本庭園。著有《禪在舉手投足間:70個翻轉人生、身心靈閃亮的禪修練習》、《一日一禪語,日日是好日》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