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縫紉機當書桌,一路寫出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許多佛教故事與經典、經藏;從一輛腳踏車在宜蘭鄉間弘法,到如今仍然不停止行腳、踏遍五大洲有需要佛法的地方。
從當年第一次站上講台講經,用顫抖的雙手偷偷扶著桌子,只為了不讓台下的聽眾發現他的靦腆;到如今培養何其多的僧俗二眾弘法人才在各地宣講人間佛教。
為了徒眾一句話:有佛學院可以念嗎?大師在困難時期建設了叢林學院培養僧眾;為了在家信徒求法若渴的心,建立寺廟佛學院、電視佛學院、《人間福報》,以滿足自發心在佛道精進的在家信徒。
為普及人間佛教、在都市也能人人方便親近寺廟,不必山高水遠才能拜佛,秉持佛陀對弟子所說的教法:在熱鬧的都會區,大師海內外建寺給信徒,自己處處有家卻也處處無家,因為大師的腳步從未停止,老人家還要為佛教做很多事,他以人生三百歲的腳步和速度繼續前進著,希望為佛教留下未來千百萬年的傳承。
如果金錢的數字才能累積富有,那麼我們敬愛的星雲大師真的很貧窮真的是貧僧,但他超越的富有,是為佛教留下慈悲與智慧,是佛教千秋萬世的傳承,不是金錢。
蔡秀貞(新北市/永和雙和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