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漂亮的桂葉黃梅。
圖/白石莊主人
好漂亮的桂葉黃梅。
圖/白石莊主人
文與圖/白石莊主人
好漂亮的桂葉黃梅。
啊!這盆「台灣步步紅」長得真好。
嘿這「二度梅果」真第二次開花啦!
噯呀你家也有種「米老鼠」喔!
光聽這些讚歎,或許讓人誤以為我的小小花園中奇花異卉種類繁多而數不勝數,其實這些稱號,指的就是同一種植物,同一盆花。
日前我去拜訪一位櫻花達人,見他新嫁接一株櫻花,懸著小小名牌:「蘋果」。咦?分明是櫻花,怎會有此名字?
原來這是他嫁接了某種品種後,發現櫻花顏色呈現一種蘋果綠的顏色而私下命名;而我也曾一度想為台灣苦楝改名為台灣紫櫻,因為明明它是一種美極了的植物,卻被許多人嫌怨名字不好聽。
為植物命名,本有諸多嚴謹規範,卻常被人玩得輕鬆,尤其園藝界人士每多愛研發新名,目的在增加花木之親和力,拉近他們和買家的距離。買一盆「桂葉黃梅」,或許不容易打動你心;買盆「米老鼠」,立刻讓人想到家中小寶貝,不由自主便掏出了鈔票。
別說父母親為孩子取個名字有多少用心了,就算成立一家商店、開一家公司、出版一本書、提一個企畫案、寫一篇文章、畫一幅畫,處處都充滿了命名的學問。
賞植物之美,於是常常緣起於它的名字,或是欣賞植株時,不知不覺也受了名號之左右而增減了好惡。
看一篇文章能不看作者何人嗎?看一部電影能不管卡司?或許褪離名號之冠冕,我們方得見其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