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信仰 不容汙衊

林洸耀/路透社北亞首席記者 |2015.04.11
1812觀看次
字級

時值慈濟內湖土地開發案爭議有衍生蔓延之勢,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挺身而出,為佛教說幾句公道話,並主動公開佛光山財務狀況,海內外人士密切關注其發展。

佛教究竟有多少錢?錢都用在哪裡?本人亦相當感興趣。大陸學者程恭讓首先提出慈濟事件是一場法難。的確,此難不在於外界對佛教詆毀,而是教內本身的「無感」。佛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保守作風,下場將如「溫水煮青蛙」。

在中國歷史上,佛教曾遭遇「三武一宗」法難,探究其規律與原因,凡國弱民乏,佛門積累財富不流通,佛教首當其衝引起妒忌懷疑,當權者下令查封廟產,逼迫僧尼還俗。降至清代,更幾乎是剩下「超亡送死」的佛教。民國期間,太虛大師主張「人生佛教」,提出在近代佛教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三大革命」—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產革命。

在《貧僧有話要說》當中,一場寧靜的革命已經完成。其中,關於教產革命,星雲大師說過,他做這麼多事業,就是要讓佛光山窮,清貧有助於修道。他為佛教未來發展鋪設的路,毫無保留寫於《貧僧有話要說》。大師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振興人間佛教、建設新佛教文化與教育事業。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一出生就被賦予言論、財產、信仰等自由。遺憾的是,當信仰受到侵犯時,佛教徒正在喪失捍衛正義與真理的道德勇氣。教宗方濟說,「如果我的好朋友咒罵我的母親,他可以等著挨我一記重拳。你不能招惹這種事。你不能侮辱別人的信仰,還視為樂趣。」

佛門不再是青燈古佛的刻版印象,佛教徒無諍不表示任人汙衊。星雲大師九十高齡還親上火線,有話要說;本人在此也要為「貧僧」說幾句話。

(林洸耀/路透社北亞首席記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