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非核,無論是基於人道、和平、宗教信仰等層次,都有其特定立意,可以被理解、討論、接受,唯獨是政治利益出發,為了自己、政黨的私欲,完全不顧及可能的巨大影響,甚至是無可回復傷害的瘋狂賭注;如此的操作應該被譴責,很遺憾,就發生在台灣。
為了拉攏非主流的擁核群眾,民進黨將非核家園納入黨綱;若只是以和平、說理的方式凝聚共識,倒也是可理解。
爭議的手法是,綠營挾牽涉國家重大利益的標的為籌碼,將已投資數千億元的核電廠賭上,孤注一擲;骰子贏了,政黨翻上枝頭做鳳凰;輸了,鵲巢傾覆,玩完後,誰管你國家、人民會怎樣。
台灣玩非核政治博弈的處境正如此。民進黨擇定台灣已重大投資的核能發電下注,迴避本可理性討論的選擇與否,強力擴張非核的和平層次、人道主張,強力要求非核、廢核,完全不顧台灣過去的鉅額投資,及之後應有的效益營收,尤其是非核之後的能源安全不保。
八日立法法院初審《非核家園推動法》,民進黨運用議事技巧,趁國民黨低靡應戰態勢,一舉強行表決通過極具爭議的條文,植入立法授權強行廢核、非核。
核四不發照或許說理上還有較多人接受,但衡諸現況,國際核電界營運排名居前茅的核一、二、三,要求公元二○二五年陸續屆期後全數不准延役,則是滑全球資源運用之大稽,硬把優等生埋進垃圾場。
大家同在一條船上,怎可以把相互扶持的信賴關係當政治籌碼,運用議事手法賭上一注?難道可預見的將來,台灣因為非核而引發的巨大衝擊,非要拿來實證一番?而且這樣的實證,已可預見代價龐大?只是為了推下國民黨政權,換民進黨上手當家?
主張非核,是所寄生家園存活方式的討論,沒有不可以溝通之處。就如同你選擇低收成的有機栽種,我則為大多數人糧選擇傳統農法。
做決定,必須考慮影響所及,包括從農者的收益,仰賴糧食供應群眾的多寡?仔細合計之後,才能做出決定;決不是賭下有機或傳統者的單一利益。
少了核電,對台灣當然不會有立即覆亡問題,但因此引發的電力供應不足、無預警停電、電壓忽高忽低、工廠生產不確定性大幅增加,普羅民眾日常生活受影響,外資考量生產品質不佳因而卻步,甚或是引發出「紐約大停電」般的社會事件,觀光客也不敢來台,那將是全面的衝擊。
要不要核電,可以平心靜氣的討論,仔細衡量對台灣的影響,與民眾的態度;決不是考量一己的政治利益貿然下注。
林樹人(台北市/環保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