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兩年前鼓勵增加無障礙計程車,原先第一年計畫有五百輛上路,誰料達不到距離目標,至今全台只有二百二十一輛,身障者想搭車很不方便。
我曾擔任過脊髓損傷者協會總幹事,也曾任復康巴士駕駛,深知身障朋友的苦處。平時想出門看病,拜託計程車接送,無奈輪椅無法上車,只能麻煩復康巴士,但粥少僧多,都要事先預約車次,才得以順利就醫。
無障礙計程車的構想,確實能嘉惠身障者,但種種問題都和現實脫節,如車輛不足、費用提高、限定車種、回收太慢等,使得司機不願投資,造成空有計畫,卻無法實踐的窘境。
各障礙團體所屬的復康巴士,本身有政府補助,能以低廉的價格接送。有的免費,有的以里程數計算,有些以市區、市郊區隔,有的是市價三分之一。但無障礙計程車卻全額收費,當然缺少競爭力。
再者,限定單一車種,恐怕也是重要原因。每部要價一百四十多萬,司機無力現金購買,只能貸款慢慢償還,一旦客源不足生意欠佳,將無法支付龐大的車貸,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只能選擇放棄。
政府為身障者著想,原是一樁美意,但考慮的不夠周詳,即使司機願意配合,但理想和現實脫節,才讓好心變質,殊為遺憾。
交通部有鑑於此,除了現有補助四十萬元買車外,未來打算加碼給績效優良司機一萬元獎勵金,並免徵貨物稅。
但我認為,重要在提高誘因,如多樣車種選擇、降低車價及貸款利率,並全面建立聯絡網,讓無障礙計程車遍及全台,才能吸引更多運匠加入,真正造福身障朋友。
黃中原(台北市/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