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祈深
俄國有一項很值得體驗的民俗傳統,就是他們的洗浴文化。
俄羅斯的洗浴文化源遠流長,在古代,為因應氣候條件、為了洗淨身體、祭拜神祇、健康因素、歡迎賓客、戰士出征及慶祝勝利等等,都可以是沐浴的原因,簡言之,俄羅斯人從出生到死亡,沐浴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傳統的俄羅斯木造澡堂外觀就是一個小木屋。澡堂裡面有一個大爐灶,灶上有鐵板,鐵板上放滿燒得通紅的石塊,旁邊是幾層木架。洗澡時,俄國人先以溫水淋溼身體,接著從桶子裡舀一盆熱水澆在石塊上,熱水瞬間變成蒸汽,充滿整個空間。由於俄羅斯浴的蒸汽溫度較高,人們通常會戴上氈帽或用溼毛巾護住頭髮和耳朵。
當澡堂內溫度和溼度達到一定程度後,洗澡的人或坐或躺在木板上,全身毛孔因為蒸汽全部打開,他們用手搓洗身體,或是將嫩綠的枝條綑成一束拍打身體,也互相鞭打對方。
這種「鞭笞」的過程是俄羅斯洗浴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環,用來拍打身體的樹木,可以是橡樹、椴樹、針葉樹枝等,不過俄國人最偏愛的還是白樺樹枝。除了能讓身體沾上白樺樹的清香,更有助於放鬆神經、促進血液循環,排出體內廢物。
當在高溫的蒸汽室待上一段時間後,人們會用事先用準備好的冷水沖洗身體。
如果在冬天,身強體健的俄國男子會直接到雪地裡滾上幾圈,待身體降溫後,又回到高溫蒸汽室內,如此反覆幾次,才算完成沐浴過程。這種先蒸後浸冷水的洗浴步驟,在俄羅斯的澡堂文化中,從未改變過。
聚會聊天談生意
夠朋友才同進澡堂
沐浴後,由於消耗大量的水分及熱量,俄國人喜歡喝上一杯酒或茶,吃點麵包、熏魚和酸黃瓜。很多俄國人甚至直接將酒和下酒菜帶進澡堂,邊蒸浴邊聊天、吃東西,澡堂瞬間變成可以放鬆及聯誼交流的最佳場所。
這種小木屋澡堂隨著家家戶戶都有衛浴設備的情況下逐漸減少,但在鄉下地方及以鄉間觀光區仍可以看到。
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為例,小木屋澡堂很早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共澡堂,不過莫斯科人對蒸汽浴的熱愛並未減弱。俄羅斯作家基里亞羅夫斯基的《莫斯科與莫斯科人》一書中,記錄了莫斯科人十九世紀下半葉至二十世紀初的日常生活。書中寫道:「澡堂是每個莫斯科人都要去的地方,沒有澡堂的莫斯科就不叫莫斯科了。」
蘇聯時期至今,澡堂已經成為人們聚會聊天的地方,能夠一起進澡堂被視為友誼的象徵,有些俄國商人甚至在澡堂裡談生意,被視為風雅的活動。
沐浴文化是俄羅斯民俗傳統中很重要的一環,它的興盛以及受人民的歡迎程度,除了記載於許多文學著作中,更是俄羅斯畫家重要的靈感來源以及創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