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乾台灣輿圖 台博館大團圓 |2015.03.31 語音朗讀 37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灣博物館「樸埔風情—躍動的先民身影」特展,重現清初台灣平埔先民的生活型態及樣貌。圖/中新社 中研院典藏的清代《番社采風圖》,呈現平埔族人「乘屋」(蓋房子)的情景。此為局部圖。圖/台博館提供 中研院典藏的《番社采風圖》,呈現清代平埔族人在婚後三天邀族人慶祝飲酒。 圖/台博館提供 【本報台北訊】分別典藏在台灣博物館、故宮及中研院的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所描繪的台灣輿圖,首度在台博館大團圓;台博館並運用動畫讓該館國寶《康熙台灣輿圖》動起來。 《康熙台灣輿圖》是現存最早的單幅彩繪卷軸式台灣地圖,被喻為是台灣古地圖之最。故宮則典藏《雍正台灣輿圖》、《乾隆台灣輿圖》。中研院擁有《清乾隆中葉台灣番界圖》及《番社采風圖》,上述古地圖皆呈現清初平埔族原住民,由南至北的地理與人文生活場域。 為了讓大眾認識清代平埔族群的文化內涵,台博館與故宮、中研院史語所攜手推出「樸埔風情—躍動的先民身影」特展。台博館館長陳濟民表示,這次各館頭一回同時展出清代台灣輿圖。 其中,《康熙台灣輿圖》記載將近一百二十個平埔原住民聚落,可說是三百年前台灣社會文化生活的縮影。除了社名及地理分布外、屋舍型態、經濟活動、交通方式及當時的自然環境都有細緻的紀錄。 由於古地圖以符號呈現,台博館為拉近觀眾與地圖的距離感,特別製作長達十七公尺的巨幅地圖動畫,呈現輿圖上的平埔原住民曾住在哪些地方?正在從事什麼活動? 台博館指出,《康熙台灣輿圖》有多個版本,台博館館藏就有三個,其中之一推測為「原圖」,另外二個版本則是日據時代的摹本。該圖的特色是以中國傳統山水手法繪製,寫實描繪出十八世紀初台灣西部由南到北的山川地形、兵備布署、村社位置、道路與城鄉生活等景觀,反映了當時台灣先民的生活與清初台灣地理知識的概況。 此展同時考證清代畫師描繪、現藏於中研院的《番社采風圖》的每一景物,以「走標」、「迎接」、「牽手」、「織布」、「漁獵」及「豐收」等六大主題的動畫,經文獻考證,重建畫師筆下的歷史場景,細說平埔聚落風情。 台博館也以動畫再現清代平埔族「出草」真相—原來最早的出草並非獵人頭而是獵鹿。經該館考證,再現清代平埔族在山區三面放火,逼出鹿群後獵鹿的情景。 展覽期間,故宮院藏的《雍正台灣輿圖》與《乾隆台灣輿圖》將輪番上陣。現場另同步展出清代平埔族織品及配飾、漁獵及飲食用具等,即日展至八月三十日。 前一篇文章 潤餅身世故事 走趟林語堂故居 下一篇文章 【藝訊】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風土心》典藏展 再現土地情感與生命追求高雄春藝重磅登場 三檔國樂新舊相融再現眷村場景 《六公里的返鄉路》獲休士頓影展金獎跟著時空旅人 探索現代建築與歷史場域故事再現傳統戲曲榮光 地藏庵化身戲台上演八仙傳奇讓心靈反璞歸真 鄭宗龍《毛月亮》國際巡演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