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瑞霞、觀梔那爛陀報導】來自中印兩國的三百多位佛教界僧侶和官員,十二日在印度北部的比哈爾邦那爛陀,為歷時一年修復的玄奘紀念堂舉行盛大慶祝落成儀式,各國代表前往祝賀。
在玄奘紀念堂大殿外抱柱楹聯:「西天取經三界垂範譽為法門領袖」,「東土弘傳千秋載德尊稱民族脊梁」,表達了全球佛教徒對一千四百年前的偉人—玄奘大師的崇仰。
紀念堂落成儀式在叩鐘儀式後,那爛陀大學校長潘特博士請中國代表:宗教局長葉小文、佛教學會副會長、外交部長李肇星,以及印度代表:文化觀光部長 Mrs.Am-bika Soni、文化關係協會長 Mr. Karan Singh、比哈爾省長Mr. R.S. Gavai、首席部長Mr. Nitish Kumar等人,與南、北傳法師七十餘人,分別向玄奘大師立像獻花;在中印八位僧侶拉開大殿正門簾幕後,玄奘紀念堂正式揭幕。佛光山駐印度的妙如法師也率眾出席盛會,表達星雲大師的祝賀之意。
那爛陀玄奘紀念堂建於上世紀五○年代,由中印兩國政府共同決定建造,本世紀初,印度文化部組成「那爛陀玄奘紀念堂恢復委員會」,與中方合作,進行相關工程的整修計畫。印度中央政府核撥三千多萬盧比專款裝修大殿內部外,並捐出紀念堂周圍四十七點五公頃土地,建設「新那爛陀大學文化村」。
齊曉飛是玄奘紀念堂修復工程總負責人,他說:「過去一年,中國組織專家、藝術家,並協調西安大慈恩寺、洛陽白馬寺、成都文殊院、大慈寺、無錫祥福寺、趙州柏林寺等與玄奘大師有淵源的寺院,並在北京等八省市進行紀念堂各項修繕部分,完成大殿的玄奘銅製坐像、漢白玉彌勒經變圖大型浮雕、玄奘大師生平銅雕壁畫,以及銅製敦煌飛天壁畫等」。
齊曉飛介紹懸掛於大殿外正中央的玄奘紀念堂牌匾,是前佛教會長趙樸初手跡,大殿外的抱柱楹聯則由大慈恩寺提供,庭院還建有和平鐘亭、「正法久住」銅爐、紀念堂銅門及左右通道大門等。
葉小文說,玄奘紀念堂在那爛陀落成,是建立和諧世界的開始,也是兩國宗教領域交流、文化旅遊合作的起點。
七世紀,玄奘大師遊學印度十四年,在當時世界佛學中心「那爛陀大學」停留六年。他從印度回唐時,攜帶大量佛典,促進佛教的弘揚。
在中印兩國二千餘年的文化交流史上,玄奘大師貢獻卓著,他不但將佛教經典譯介到中國,還對古印度的社會、文化、經濟、貿易等方面進行詳盡記錄。印度根據他撰寫的《大唐西域記》,已發掘出許多佛教古蹟。
妙如法師表示,他最感動那爛陀大學校長Dr. Ravindra Panth對於修復紀念堂的用心與盡責,即使遭遇眾多困難,從不灰心並設法克服,其任勞任怨、以苦為樂的宗教情操,只為能將玄奘大師西行至印取經的偉大歷史事件留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