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請問一下……謝謝。」
在上海街頭猛然聽到這句開場白,加上熟悉的口音,忍不住望向說話源頭。
那是位年輕女孩,長髮垂肩,UNI QLO的羽絨外套、牛仔褲、雪靴,揹著雙肩包,神情有些茫然,卻又帶點堅毅的口吻,詢問當地人方向。女孩認真聆聽,偶爾蹙眉,偶爾點頭,複述再複述那人的話,深怕不小心錯聽了什麼。最末,微笑說聲謝謝,以及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謝謝。
總是以為端緒和結語,意識裡害怕自己太過冒昧或魯莽。其實,倒也毋須那樣退讓、那樣不好意思,而是禮貌之下,習慣性地為別人設想一些。不好意思,耽誤你的時間。不好意思,勞煩你幫忙,萬分感謝。不好意思,其實你沒有義務對別人慷慨,但卻選擇停下腳步。實在不好意思。實在謝謝。
在黃山的旅館,初識湖南來的大哥,他聽我對人說話,時常左一句不好意思、右一句謝謝,忍不住應我:「台灣人真是禮貌。」他頓了半晌,又說:「其實這是他該做的,你沒必要那樣客氣。」然而,別人願意擔待,何嘗沒有感激。我思索所謂「應該」,究竟包含什麼樣的實質意義,才警覺我們在認知上存有偌大差距。
不好意思。謝謝。
無論對方的態度,或者最後幫忙與否。
我喜歡台灣人什麼事情都不好意思、都說謝謝,只因為那體貼、感恩的氣宇和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