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民健康署統計,民眾最常問的減重問題是「如何局部減肥」?醫師指出,肥胖容易帶來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等併發症。脂肪堆積在身體各處,並不會因特定運動而「瘦局部」,建議最好的減肥運動,是全身「有氧運動」,外加短暫阻力訓練。
國健署副署長游麗惠說,台灣民眾肥胖比率高,國健署二○一一年開始,建置健康體重管理免費諮詢專線「○八○○三六七一○○(瘦落去、要動動)」,由營養師與復健醫師接受民眾諮詢問題,提供客製化的健康管理計畫,三年來已累計一萬五千通詢問電話。
衛福部雙和醫院復健科主任劉燦宏表示,只要加入體重管理計畫,乖乖遵守飲食及運動建議,六周絕對看得見效果,平均可瘦三至四公斤,有人十個月減近十八公斤。
劉燦宏指出,分析發現,民眾來電最常問:「有沒有只瘦局部的運動?」「飯前、飯後多久運動比較好?」、「要怎麼吃才不會胖?」劉燦宏說,不少人誤以為「騎腳踏車能瘦大腿」、「仰臥起坐可瘦肚子」,殊不知,人體脂肪堆積屬全身性分布,要「腰瘦」必須「全身瘦」,光做局部運動、不消脂,頂多「體態」變好一點,「體重」仍不變如山。
他強調,每禮拜運動五天,每天運動累計達三十分就可瘦身;若想「局部雕塑」體型,須全身「有氧運動」代謝體脂肪,搭配局部「阻力訓練」(如舉啞鈴可結實肌肉)。
有人為求快速減重,乾脆不吃,導致每日熱量遠低於基礎代謝率,長期導致營養不良,反引發精神不濟、掉髮、月經失調等副作用;或是運動前後一小時仍吃東西,消化不良,或者吃得太多,運動效果打折。
劉燦宏提醒,「少吃、多動、有恆心」是減重三要訣。建議運動前後一小時不要吃東西,大量運動之後滿身大汗,要補充約一公升水份。平常沒運動習慣的人,開始運動效果特別好,呼籲民眾早點加入運動行列。營養師高欣農建議,減重期間掌握最簡單原則,每天減少攝取熱量三百大卡,增加運動消耗兩百大卡,少吃半碗飯,多吃雙倍蔬果,「不瘦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