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田大宇宙】坪林茶葉×台灣藍鵲 --和社區共學的茶葉微革命 文/好吃編輯部 |2015.03.15 語音朗讀 309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坪林茶葉×台灣藍鵲 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坪林茶葉×台灣藍鵲 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以友善耕作種茶,達到人與環境的永續共生。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黃柏鈞(右)幾乎每天都要上坪林一趟,不時和茶農到茶園裡走走看看。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坪林的茶產業很完整,從種茶、採茶到製茶都有,且多是家庭式的一條龍處理。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是友善耕作,也不用農藥的台灣藍鵲茶。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舉辦活動,讓孩子參與製茶。 圖/新鄉村協會提供 台灣藍鵲茶團隊。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坪林國小畢業典禮,帶孩子來茶園體驗。圖/新鄉村協會提供 文/好吃編輯部 雪隧開通, 坪林的奉茶經濟逐漸沒落, 大家開始問, 什麼是坪林茶農的新出路? 結合里山精神的台灣藍鵲茶, 在產業與生態裡尋找平衡, 透過世代茶農們產茶、製茶的一條龍工藝, 邀請大家來喝無農藥好茶, 進行茶桌上的微革命。 「我們這邊的茶啊,都吃好料的,茶農會用酒糟堆肥當肥料。」說這句話的是推行台灣藍鵲茶的靈魂人物,前中華鳥會秘書長、台大城鄉所博士班學生黃柏鈞。從最初幫鳥會執行坪林茶農多元就業方案,到後來決定「潦落去」和茶農一同經營「台灣藍鵲茶」品牌,整個團隊短短兩年,不但發展出穩定的通路與消費族群,也提出完整的論述與例證,與其說他們在做有機茶,不如說他們是以茶為媒介,創造動物、環境與人的永續共生。 里山精神, 不只保育環境 也把人與社區加入 1872年全世界第一個國家公園「黃石公園」成立,為保護公園內豐富的生態與物種,美國政府特別設立各種限制,避免人為的破壞。 將一個地方圍起做公有地,限制開發,是長期以來的保育觀念,但此種把人排拒在外的保育方式是否是唯一?尤其當鄰近城市的郊山,愈來愈常面臨開發與否、如何開發等難題時,能否有新的保育概念來詮釋。 「里山倡議」(Satoyama)為這個難題提供了解答。「里山」是在2010年「第十屆生物多樣性締約國公約會員大會」由日本提出,意思是指:環繞在村落周圍的山、森林、草原等,包含社區、農業、池塘、溪流、山丘等混合地景。「里山精神」指的便是,居民在環境的合理使用下,一面維持生物多樣性,一面支撐聚落產業,達到人與環境的永續共生。 坪林因翡翠水庫水源保護區的關係,從1979年即被限建,限建雖保護了地景與生態,也限制了開發,造成產業蕭條。里山精神替世界的保育趨勢樹立了新典範,不再是開發或保育的零和遊戲,而是從生態永續的在地產業著手,在環境與人的生存尋找平衡。 目前全世界已有不少成功的里山案例,曾到日本豐岡參訪「東方白鸛米」的台灣藍鵲茶團隊,便決定引進日本里山精神,為坪林的茶產業尋找新出路。 從東方白鸛米到台灣藍鵲茶 東方白鸛曾遍布於日本天空,1960年代綠色革命,因為農地大量使用農藥、化肥,使仰賴水田生物維生的東方白鸛體內驗出超過八萬倍的農藥,鳥蛋也因蛋殼過薄無法孵化,有了生存危機;二戰期間,為追求經濟發展,大量砍伐白鸛最愛築巢的松木,1971年最後一隻野生的東方白鸛消失於豐岡天空。 為了讓白鸛有一天能重回天空,豐岡人不但於1989年以人工成功孵育雛鳥,更輔導在地農民減少農藥使用,恢復鳥類的棲地健康,還發展出「白鸛護育農法」,成立品牌「東方白鸛米」,帶孩子到白鸛田生態教學、閱讀早期白鸛和人類共存的耕作史、每周三次營養午餐吃白鸛米……由下而上凝聚了居民保育意識。 這個水田復育白鸛的成功故事,被日本人所津津樂道,使「東方白鸛米」的價格雖是一般米的兩倍,在消費市場上仍大受歡迎。 與社區共生的台灣藍鵲茶 在雪隧尚未通車前,坪林是北部地區到宜蘭、花蓮「九彎十八拐」的必經之地,大家習慣到坪林休息、喝茶、買顆茶葉蛋,當時有所謂的「奉茶」經濟。北宜高通車後,奉茶經濟掉了九成,坪林的茶產業也跟著一落千丈。 原本希望能輔導茶農轉型為生態導覽員,但對大部分的坪林人而言,茶還是他們最熟悉在意的東西,不過在地的茶農大多還是以慣行農法種茶。 黃柏鈞因鳥會成員身分,很自然的想到以鳥為名來成立茶品牌,因為藍鵲是台灣特有種,又有「巢邊幫手」之稱,當有母鳥生寶寶時,其他鳥兒都會來幫忙,很像早期台灣農村,今天你幫我收成,明天我幫你曬榖的「伴陪」制度;加上坪林是台灣藍鵲的重要棲地,也是環境好壞與否的生態指標,當一群藍鵲聚在一起吱吱喳喳時,也很像台灣人的熱情吵鬧,整個台味十足,「台灣藍鵲茶」因此而生。 本身是台大博士班學生,黃柏鈞遂邀請城鄉所張聖琳老師加入,使台灣藍鵲茶無論在資源或論述上都更形豐富。他們以比市面高約三倍的公平貿易價格收茶,鼓勵農民友善耕作,舉辦社區農學體驗、茶交流工作坊等。 對台灣藍鵲茶來說,賣茶不只是為了創造一個經濟模式,讓更多茶農加入;他們真正的企圖是希望透過大規模的友善耕作,保育整個坪林生態與地景,因此提出四大原則: 一、一定要友善耕作,不可施用農藥。 二、只能用現有的茶園面積轉友善耕作,不能再砍伐擴大面積。 三、企業認養必須以「面積」為單位,不能以「產量」為單位,以避免為了增加產量胡亂用藥。 四、所有合作茶農的植被,必須符合法定坡度,以照顧當地水土保持。 他們想要創造一個品牌,讓大家知道種茶可以友善環境又賺錢,唯有愈來愈多的人加入,保育與宣傳的效果才會更好。 消費意識抬頭,茶桌上的微革命 對原本實行慣行農法的茶農而言,不使用農藥、化肥等改變,可得經歷一場不小的革命,但當他們看到自己種出來的茶可以保育環境,還被好好包裝設計,雖然產量變少,但價格與身為茶農的價值都提高時,漸漸有茶農願意積極參與,並跟著一起舉辦讓消費者體驗茶事的活動,把台灣藍鵲茶的故事發散出去。 當茶農願意放下原先的慣性,犧牲產量與工作時間來換取對萬物的友善;當消費者願意理解成本差異,以較高的價格來購買產品時,買賣便蘊含了另一種更高的價值——對土地、環境與彼此的關懷。這是生產端與消費端的小革命,也是互相支持的理解與承諾。 (摘錄自《Eco Food 生態食材!小農田大宇宙,自然農場裡的復育新運動!》) 前一篇文章 大自然的禮物——獨創植物染 下一篇文章 【築夢踏實】 姐妹花的創業故事——Twofold Card「純手繪,無印刷」設計品牌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4【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5【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森活日誌】欒樹紅了【綠手指筆記】小花犀角 見證防疫小確幸【植感時光】花色流轉 驚豔重瓣木芙蓉【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白色墨水】喜色忘形的藝想世界【植然日常】朱牆石蓮花 作者其他文章【小農田大宇宙】 52甲黑芝麻×黃頭鷺 回復自然農耕,重建鳥類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