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田大宇宙】 52甲黑芝麻×黃頭鷺 回復自然農耕,重建鳥類天堂 文/好吃編輯部 |2015.02.08 語音朗讀 427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用棍棒將蒴果打破,芝麻就能脫殼而出了。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分別為開著白花的黑芝麻與莖桿上結實累累的蒴果和在蒴果裡排列整齊的小芝麻粒。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分別為開著白花的黑芝麻與莖桿上結實累累的蒴果和在蒴果裡排列整齊的小芝麻粒。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分別為開著白花的黑芝麻與莖桿上結實累累的蒴果和在蒴果裡排列整齊的小芝麻粒。 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濕地上鳥況豐富 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黃頭鷺 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黑豆 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花生 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穗花棋盤腳 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稻田 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體驗生態旅遊的鴨母船 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生態豐富的濕地 圖/麥浩斯出版社提供 文/好吃編輯部 ■宜蘭冬山河名聞遐邇,每年在親水公園舉辦的童玩節吸引數十萬人潮前來,一橋之隔,便是五十二甲濕地,屬冬山河流域,由於地勢低漥,圳路水位高於農田,三十多年前一場颱風來襲,積水不退、地層下陷,形成大片沼澤地,成為候鳥與水鳥的天堂。 濕地萎縮,過往生態僅供憑弔? 只是濕地開發利用的腳步不曾停歇。經年累月的慣行農法,成為濕地不可承受之重,加上水田、水圳被水泥入侵,魚蝦貝類生存空間變小,鳥類數量也逐漸減少,原本到處可見的風箱樹、穗花棋盤腳僅剩一處,雖是台灣最大原生棲地,也僅七十公尺長,過往的榮景僅供憑弔。 多年觀察當地生態演替的荒野保護協會宜蘭分會專案經理王俊明表示,因為害怕濕地在人為破壞與外來物種侵奪下,日漸萎縮,甚至消逝,使原生動植物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鳥類失去棲地而減少、消失,荒野保護協會宜蘭分會多管齊下,透過推廣無毒農作、生態旅遊等方式,讓生態與生活並存,吸引在地居民的目光,積極參與搶救濕地的行列。 無毒栽培黑芝麻,找回孩提記憶 鄰近五十二甲濕地的一處沙地,匍匐著花生、地瓜等低矮作物,高約一百公分的芝麻植株顯得格外突出,八月時節,挺直的莖桿上,有細長的葉、白色的花朵,以及密實的蒴果,而芝麻就藏在蒴果裡。 為了留住濕地,擔任社區發展協會義工隊長的梅陳素美從自身做起,在二分多的土地種植黑芝麻、黑豆、花生等作物,不灑農藥,也不用除草劑,有人問她「怎麼老是在拔草?」,她回答「這是我的樂趣啊!」 對梅陳素美來說,不用農藥、除草劑種植作物,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因為「從小就是這樣了」,那時的五十二甲濕地一帶,水稻遍布、水鳥也多,她回憶,早年沒有陸橋時,由於水路縱橫,當地居民多半仰賴鴨母船往來,她小時候還曾為美軍划鴨母船打水鴨,可見當時鳥況之盛,且田埂上還看得到毛蟹、鱔魚。她希望,這些記憶不止是回憶,也能成為在地永續的生活情景。 適地適種不用藥,黃頭鷺數量增加 芝麻常被用來形容微渺的事物,但即使細微如塵埃,宜蘭五結農民仍然以虔敬的心栽培、收成,不灑農藥、不用除草劑,既是適地適種,更多的是,農人愛護土地、保護生態的用心與堅持。 七十二歲的農民李繼詳說,宜蘭少見芝麻栽培,五十二甲濕地一帶居民卻從很早以前即種植芝麻,通常利用一期農作收成後、大約四月灑播種子,三個多月後即可採收,而芝麻成為「五十二甲」的特有產業,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展現。 他表示,受限於排水、土質等因素,適合沙地的作物不多,而芝麻具蟲害少、雜草少的特性,水分、肥分的需求也不高,因此不必噴灑農藥及除草劑,四月種下後,歷經梅雨季節,一場雨便可維持一個星期,若能推廣「無毒芝麻」栽培,將有助於保護當地濕地生態。 而喜歡生活於濕地中較乾處的黃頭鷺,是五十二甲芝麻田裡的常客,也是芝麻農的好幫手。以無毒方式栽培黑芝麻,田間生態豐富,自然成為黃頭鷺豐美的食堂,昆蟲、蛾類等都是牠的最愛。 隨著蟋蟀、八星虎甲蟲……數量的上升,黃頭鷺也「吃好倒相報」,跟著增員前來;對農人來說,這樣挺好,因為黃頭鷺會幫忙吃蟲,卻因為嘴形較大,不太吃得了芝麻。 種植芝麻雖可簡省許多農事,但採收期一到,便是農人忙碌的開始。李繼詳說,當芝麻的葉子黃了,靠近根部算起,約四、五顆蒴果也轉黃,便可收割。舖在塑膠帆布上日曬,大約四天,曬至植株變得乾硬,再以棍棒將蒴果打破,芝麻便脫殼而出;重複兩次日曬、敲打,讓芝麻完全脫出;接著過篩、電風扇吹,分別篩除碎屑及灰塵,才算大功告成。 做出好東西,有助保護濕地生態 種植芝麻數十年的梅陳素美指出,當地栽種的芝麻多是「本地種」,是年年留下來的種子,品質特別好,與其他地方常見的「泰國種」相比,「本地種」三斤芝麻可以榨一斤油,「泰國種」則需五斤,「本地種」麻油濃、醇、香,即使每瓶要價五百元,比他地貴了一、二百元,仍吸引識貨的在地人搶購。 梅陳素美說,只要做出好東西,不必敲鑼打鼓,也能招引大家一起加入保護濕地生態的行列。同時,她也利用收成的黑豆自製醬油,只送不賣,自然農法栽培的黑豆以家傳古法釀造的醬油,芳香甘美,別有風味,許多人已經「預約」明年要跟著她一起種植「無毒黑豆」做醬油。 她期盼,五十二甲濕地早日回復她小時候的樣貌,水鳥飛舞,隨處都有好風景;綠油油的田埂上,毛蟹、鱔魚出沒,隨時帶給人們意外的驚喜!那時,五十二甲不僅是鳥類的天堂,也會是人類的樂園。 (摘錄自《Eco Food 生態食材!小農田大宇宙,自然農場裡的復育新運動!》) 前一篇文章 【好人運動】 芋頭減產滯銷-「好人」伸手相助 下一篇文章 【山居樂活】 溫暖之道——暖胃.暖身.暖心 上 熱門新聞 01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2025.07.29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12025.07.2903淨業林念佛 新加坡信眾回佛光山精進2025.07.2804南區佛光金剛知賓 打造一流佛光品牌2025.07.2805【閃文集】 喵聲的魔法2025.07.2906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7全民閱讀博覽會 南華大學傳遞書香 共建修行沃土2025.07.2908斑駁的兒時記憶 2025.07.2809菲律賓跨宗教聯合祝禱 佛光山與會2025.07.2810【寶島踏查】 松園別館:從軍事到藝文2025.07.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植感時光】天堂之果 紅豔刺寶木鱉果 【樹博士系列】土壤的祕密XIII:讓稻田喘口氣 氣候友善農法 減輕地球負擔【憙‧願─山中花開】好古敏求【視覺DJ】驚艷百歲九重葛【夏日輕旅】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 作者其他文章【小農田大宇宙】坪林茶葉×台灣藍鵲 --和社區共學的茶葉微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