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禮物——獨創植物染

謝鈺鈺 |2015.03.08
4230觀看次
字級
為手工人偶娃娃細心調配植物染料,製作出柔和溫暖色彩的衣服。圖/記者謝鈺鈺
張素環用福木和洋蔥皮染色,拼縫出的綠頭鴨動物偶。圖/記者謝鈺鈺
取材羊毛氈做出多幅立體的植物染掛畫。圖/記者謝鈺鈺
黃英明使用桌上編織機,重覆步驟織出一件又一件的樸質工藝品。圖即是植物染製成的線和名片夾,咖啡、深色、灰藍、鐵灰、紅褐等色系,低調耐看。圖/記者謝鈺鈺
劉桂芬製作的隔屏〈佇足〉是運用複合媒材的植物染大型作品。圖/記者謝鈺鈺
陳春燕結合染布與皮件製作的兩顆抱枕。圖/記者謝鈺鈺
陳柔呅以細麻線絣織的〈春夏秋冬〉壁掛作品。圖/記者謝鈺鈺
〈阿嬤的孫〉系列袋子,色彩溫暖親切。圖/記者謝鈺鈺
以水管綁紮,運用藍染絞染出美麗的圖案。圖/記者謝鈺鈺

大自然有四季,植物的春夏秋冬顏色表情各異,關於它們的顏色,問黃英明、陳柔、陳淑真、陳春燕、張素環、劉桂芬及劉裕芳這七位染織藝術家就對了!

聖約翰科技大學邀集這七位「染人」,拿出個人作品展覽,除展出天然染色工藝作品,還有皮件與植物染布結合的各式生活小物皮件、杯墊;手工人形偶和難得一見的羊毛氈掛畫等。

生活中常見到的洋蔥皮、檳榔、榕樹葉、七里香,利用幾個步驟就能萃取出天然染料。

像是原住民常用的薯榔塊根,紅色的汁液可以當做染料,是國際有名的台灣設計師洪麗芳製作「香雲紗」染色材料,它同時也是以前用於染魚網的好材料。2014年雲門舞作《微塵》的服裝,也是採用薯榔染。

張素環

從服裝設計轉入植物染世界的張素環,當初不滿意市售布娃娃服裝顏色太鮮豔,不合娃娃柔和感,決定自己染,於是一頭栽進植物染世界。

她說:「天然染色因染材的季節、染色部位、媒染劑與比例多寡的不同,而影響色調變化,每件作品都有其獨創性。」

天然染色的色澤溫潤、耐人尋味,就像她此次參展的手工人形偶一樣,充滿和諧的韻律感,沒有譁眾取寵的色彩。

劉桂芬

「我很喜愛染色,一層層堆疊,一次次反覆染色,沉澱著……做出自己喜歡的染作,欣賞植物所展演的的曼妙色彩。每種植物的生長因為生長地域、土壤、氣候,及採集季節,所呈現的顏色都略有不同,這也是在染作時感覺最有趣的地方。希望藉由植物染,讓愈來愈多的人看到並認識我們的土地,進而喜歡染作,感恩大地之母的賜予。」

這是擅長複合媒材創作的劉桂芬參展感言,她同時也是位羊毛氈藝術家,這次她提供多幅從絲狀到立體的高難度植物染羊毛氈掛畫參展。

黃英明

專攻編織、植物染色和自然觀察的黃英明,染織超過二十年的經驗。特別喜歡天然色料和各式纖維所組合出的紋路,「變化有時難以預料,每一次製作編織,都可能不同,手工感十足,這和工業化、化學染大量生產的有極大差異。」他提供多件茶蓆織作和名片夾參展,每件作品都非常有手感,因為這是他一吋吋織出來的。

陳春燕

專攻皮件工藝設計的陳春燕,中年才踏入工藝領域,因緣際會參與了植物染研習,最初的發想是希望將染布與皮件結合,所以一貫的作品風格皆以皮革(雕)為素材,搭配植物染表現。此次參展作品有包袋、杯墊、抱枕等。

陳柔呅

染人陳柔呅擅長拼布、染色以及梭織,此次展出的作品有:各式袋子、相機背帶、大型拼織掛軸。她說從事這項精緻的工藝創作,讓她心中充滿平靜,也讓她找到生活的目標。像是袋子〈阿嬤的孫〉,就是她藉由創作抒發思親的作品。

劉裕芳

植物染的工序繁複,要經過精練、漂洗、採集染材、萃取、染色布線纖維、漂洗晾乾等步驟,在大鍋爐用雙手不斷地翻攪,和高溫為伍是家常便飯,創作者兼策展人劉裕芳表示,萃取染料後,必須上色在棉或麻等天然纖維上,染的過程需一次又一次反覆,甚至必須等上三個月定色,「創作過程是汗水與體力和耐心的考驗。」

就拿「染」字來說文解字,左上是水,右上是九,下為木。「木」指染材,需要用「水」來染色,「九」,是多數的意思,要染許多回。也就是說,染色要多次複染才能出好色。

染出耐用又不褪色的好顏色不容易,投入長時間和水搏鬥,是每一位創作者共同的心路歷程。

陳淑真

擅長藍染的陳淑真,以綁紮技法呈現多變化的圖形。此次她提供自己多樣性的藍染壁飾及植物染的抱枕和娃娃作品參展。她表示:「我們就是常常染出連自己都驚訝的顏色、舒服的顏色,一切都隨著自己想要的感覺進行,植物染讓我們親近自然,享受自在。」不過她也強調,不會為了染一塊布,去砍一棵樹,「哪裡有落葉就撿回去做,樹葉燒的灰可做媒染劑,萬物循環,愛地球,就要讓它生生不息。」

「就是自然.染織七人創作展」即日起至四月二日,每日上午10:00至下午5:00在聖約翰科技大學何兆豐數位藝文中心第一、二展場展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