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味道 最愛咖哩飯圖/馮黛苓
文與圖/馮黛苓
小時候的自己對「吃」十分挑剔,對媽媽的煮的菜,餐餐都扮演嚴格的「品嘗師」,最不喜歡吃茄子和蔬菜,因為口味清淡、配色單調。
彷彿昨日般清晰的記憶,印象中的母親對於研究食譜十分熱衷,興致勃勃地研發她的新作品,然後,端上餐桌,就等著全家人給她的新成品打分數。
這一次,媽媽搬上桌的是咖哩飯,「好好吃喔!簡直是人間美味!」那一晚,是我第一次吃到咖哩飯,一口氣吃了滿滿二碗飯,鍋子裡的咖哩,一掃而空,真開心啊!「咖哩飯」從此成了我美味排行榜的第一名。
當時的我沾沾自喜,引以為豪,逢人就誇說自己很會吃,最疼愛我的曾祖母對我說:「『憨孩子』是妳要「轉大人」了!」
媽媽見我一臉狐疑,便補充道:「『轉大人』就是發育,發育就要注意營養均衡,什麼都要吃,不可以挑食,挑食就長不大!」那天起,我便不再那麼排斥吃蔬菜和茄子,當然,餐盤上配色似乎不再那麼單調,嘗起來也美味多了。
國中上家政課,女孩們最喜歡烹飪周了!我們這一組票選要做的料理又是最愛的咖哩飯,準備好一盒咖哩塊、紅蘿蔔、馬鈴薯、洋蔥,將處理好的食材,一起炒香、加水再放入咖哩,煮熟食用,第一次動手做咖哩,卻十分熟練,成功完成,不禁暗自竊喜,心想自己莫非有料理天賦?嘗一口咖哩味,與母親做的咖哩一樣,相同的滋味呢!
高中開始,父親得了癌症,媽媽必須外出經營素食小吃,大部分晚餐時間,曾祖母會照顧我們,偶爾是我在家的時候,我開始進入廚房,動手做幾道菜,奇怪的事,那就是煮著和媽媽相同味道的菜,相同的水餃餡、口味一樣的酸辣湯。
現在的我,也喜歡在周末假日,翻著食譜,找自己喜歡的菜色,照著食譜學做菜,但是,那鍋熟悉的咖哩飯,不論我新添加了玉米筍、毛豆還是其他食材,仍舊是媽媽的味道,其實自己哪有什麼料理天賦,我知道那是來自母親的傳承,是世代延續記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