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怎麼放平安符的袋子內會有榕樹的氣根」,到左營蓮池潭畔「仙樹爺公廟」祭拜的信徒,大家都對此平安符直呼「很少見」。圖/蘇郁涵
【本報高雄訊】「咦?怎麼放平安符的袋子內會有榕樹的氣根」,到左營蓮池潭畔「仙樹爺公廟」祭拜的信徒,大家都對此平安符直呼「很少見」。
廟方人員說,早年有棵包覆神像的榕樹很靈驗,雖然榕樹之後被砍了,但神明為繼續庇佑信徒,請廟方剪廟前榕樹的氣根放在平安符內,「陪伴信徒身旁,守護大家」。
到左營「仙樹爺公廟」參拜的信徒,大家都會發現「裝平安符的袋子鼓鼓的」,好奇的人打開一看,會發現裡面除了有一個神明加持過的八卦形平安符,還有幾支榕樹的氣根,很多人對此感到納悶,甚至還有「廟宇達人」說「我全台走透透,還不曾看過這款的平安符,好特別」。
廟公溫占欽說,明鄭時期,隨著鄭成功來台的民眾,為了防範匪賊的攻擊,無時無刻都抱著神像「護身」;而「仙樹爺公」的誕生,就是曾有位逃亡中的民眾,將一尊神像遺忘在老榕上,久之被老榕「包覆」。
「根據流傳,早年在這棵榕樹下玩耍的孩子,都能平安長大,生病的居民,也只要到了這棵榕樹下後,身體就能盡快恢復健康」,溫占欽說,這棵老榕因為很靈驗,久之便成為在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台灣光復後,這棵老榕雖被官方砍了,但居民為感謝「仙樹爺公」,出錢出力,蓋了一間廟。雖然神靈在,但老榕不在了,不少老一輩的居民都覺得很落寞。
居民失落的心情,「仙術爺公」似乎感受到了,後來透過乩童,向廟公轉告,到廟前的榕樹下,剪幾支榕樹的氣根,每當製作好八卦形平安符時,就把幾支榕樹氣根一起放入平安袋中,「時時刻刻陪伴、保佑著各位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