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雄市公園路橋下賣十元自助餐,讓眾多清苦的碼頭工人、遊民得到溫飽,被視為守護神的阿嬤莊朱玉女士已經走了。
家屬表示,母親供餐五十年,期間還曾為此賣掉七間房屋,償還開銷,未來將成立莊朱玉女慈善會,讓阿嬤善心精神能夠永續傳承。
莊阿嬤默默守護弱勢族群的善行,實在不簡單,令人敬佩,我們應口耳相傳,讓行善與日俱增,使台灣邁向有品社會。
做善事不一定要著重物質的捐獻,打從內心實際付出愛心,才是助人的根本之道。日常生活中,讓座給老弱婦孺、不製造髒亂及早起自發性打掃街道等都是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在學校多關心身心障礙的同學,給予生活與課業的協助;鼓勵孩子效法陳樹菊精神,義賣二手玩具,把部分所得捐給社福機構,照顧更需要的弱勢孩子。
我學習莊阿嬤行善做好事精神,多找些志同道合的人擔任義工,協助弱勢族群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命所有的苦難,協助掃除心裡的陰霾。
我們以棉薄之力回饋社會,適時地給人的溫暖時,你會發現自己心靈富足外,還會因為做好榜樣,讓孩子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從服務他人中,肯定自己也進一步體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楊樹槿(桃園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