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故事 法珍比丘尼 宿慧深厚 為法斷臂
圖/人間社提供
文/星雲大師
中國宋朝末年,戰亂頻繁,宋欽宗靖康元年(西元一一二六)正月,金國入侵北宋首都開封。翌年,金兵奪去開封顯聖寺聖壽禪院所藏敕板大藏經板木,此後,無以印製大藏經,民間更難以請閱經典。有鑒於此,法珍法師為使經藏流通,遂起意募刻藏經,延續法脈。
但是,開雕藏經需資浩繁,歷來都由帝王敕雕,或由權勢豪貴、國師所募刻,以一介清貧比丘尼要完成如此艱鉅事業,著實困難重重。因此她遍請當地大德善信、施主檀越前來寺裡,誠懇說道:「各位施主,大藏經是佛教的淵源,為了弘揚佛法,保存文化,特於今日誠請大眾來寺,向各位發起募資,重新匯刻大藏經。」
又說:「印造佛經,具有殊勝廣大的功德,可以讓人永遠脫離惡道之苦,得生善道,令相貌端正,天資超越,又可以為一切眾生種植善根,以眾生心作大福田,獲得無量善果,將來生處常能聞佛說法,直到廣開三慧,親證六通,速得成佛。」
如此一番宣揚刻經功德的說法,感動了在場信眾。法珍法師於是繼續說:「我今以身心所有,悉數奉獻來發起贊助刻印藏經,並且在藏經刻印圓滿前,絕不退失今日發心,為表不違本誓,我當在大眾前自斷左臂。」說完,立即揮刀斷臂,當場血流如注,震懾了在座每一個人。
法珍法師為法犧牲的精神,一傳十,十傳百,廣大信眾為之感佩,故籌集到一筆可觀的資金,於金熙宗皇統九年(西元一一四九),在山西解州靜林山天寧寺內成立開雕大藏經版會,貞元、正隆年間正式進行開版事業。
法珍不捨晝夜寒暑,一心一意為刻經事業奔走化緣,弟子們更是盡心盡力輔佐,致使十方善信紛紛加入募款行列,有的解囊贊助、有的籌募化緣,乃至傾盡家財、賣田鬻地以集資響應。法珍法師護法、護教的精神,無遠弗屆地影響著當時社會各個階層。
摘自《佛教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