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
「陸生來台就學,也對台灣本地學生起了正面作用,台生看到陸生認真學習,也會激起良性競爭,比以前更用功。」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表示,所謂輸人不輸陣,陸生來台當交換生,也讓兩岸教育文化有機會交流,化解成見,讓台生、陸生彼此學習;在他看來,這正是開放陸生來台就學的最重要價值與意義。
南華大學國際長知賢法師則觀察,大陸年輕一代對政治沒那麼狂熱,儘管年紀輕,但願意思考、主動學習,且勇於發言與嘗試新事物,舉一反三的能力好,反應也快。
此外,他也發現,大陸物質生活快速提升,但心靈層次卻不見得並駕齊驅,因此,很多陸生渴求精神事物,會透過宗教信仰與文化尋求心靈提升與滿足。
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系二年級的邱馨儀亦有同感。曾與陸生一起上課的她說,相較台生,陸生學習態度相對積極,對於老師發問,常會舉手回答,且對自己認為對的訴求會振振有詞,說話條理分明,不像台生說話易跳躍性思考。此外,陸生來台還有助激起台生競爭感,告訴自己要更努力,才不會被比下去。
曾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教書十多年、現任南華民族音樂學系主任的馮智皓認為,兩岸學生各有所長,台生人文素養佳,文化底蘊深,想法靈活多元;陸生則因競爭激烈,須很努力才能出頭,因此,求知欲與表現欲旺,上課不遲到,作業也不遲交。他說,透過陸生來台就學與雙方教育交流,正好提供兩岸學子互相學習與吸取彼此優點的平台,對高等教育來說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