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總統八日於阿扁總統電子報中揭露,郵票也要正名。根據中華郵政工會預估此次改一個名要花十億新台幣,難道這是好的事、對的事嗎?相信每一個人心目中都有一把尺,更讓人要問:不知道「郵票」到底那裡惹人厭?
多少年來,中華民國郵票都設計精美,內容豐富,代表多樣性,使人喜愛,甚至於被收藏,中華民國郵票在國際上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而正名代價實在太大,除了浪費公帑外,還得重新打造品牌及知名度。
從中華郵政工會近百位員工集結在總公司門口,拿著抗議招牌,綁著抗議布條,反對政府以粗暴手法改名,質疑董事會違法運作,拿著郵局的錢出賣郵局等,最後爆發激烈口角來看,真的能獲得民眾一致的好評嗎?
年關近了,看看不景氣的民間,政府拼經濟才是要務,當阿扁總統正名得不亦樂乎時,可曾想到民間疾苦?如此本末倒置的說法,應該是政府吧!
捫心自問,「中正國際機場」更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以後,民眾真的有一致好評嗎?旅客增加了嗎?有確切數據證明嗎?這該不是阿扁總統在求個自我安慰的吧?